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而下的司法改革虽不断努力,但效果欠佳,司法改革应引入公众参与。这既有破局性意义,也充分可行。公众参与将为停滞的司法改革注入全新动力。2008年底启动的新一轮司法改革步入收官之年,虽规模宏大,但司法体制性改革并无进展,大部分改革举措仍需贯彻落实,并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卢荣荣 《人民论坛》2014,(6):114-116
提升司法公信力是法院当前与未来工作的重点。全面、系统且迅速发展的法院信息化建设为实现这·目标提供了坚实平台。文章以R市中级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为样本,从内外两个维度对法院信息化工作展开类型研究,进而以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标,对当前法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与方法医疗暴力,泛指医疗活动引发的暴力行为,亦称医患暴力或医院暴力。①中国近十几年以来,医疗纠纷日益普遍,医疗暴力频繁发生,医患关系不断恶化,矛盾复杂,冲突激烈,已成为转型时期一项突出特征,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多数关注仅限于新闻报道,深入的研究几乎付诸阙如。通过中国期刊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政治话语对司法改革的全面主导、政治口号直接作为司法政策、中国式"能动司法"的反复重申、司法人民性的过度强调、调解优先政策的持续强化、律师整风运动的开展、政府和司法机关对律师敌意的上升等,反映了司法理念的保守化和意识形态化倾向,司法改革的政治化逻辑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5.
曾有学者对中国当下法学研究的困境做过简单梳理,谈到对策法学的盛行及其对此的反思。他认为学者的最大使命在于提供知,提供解释,至于如何行则是政治家的活动。相对的,也有部分学者坚持对策研究并积极借此推进立法。这两种立场并未概括当下法学研究模式的全部,但却代表了两种主要的态度:一种坚持学术应以解释为主,学术目标在于创建理论、实现知识增量,担当立法者的顾问实不可取;另一种则以提供对策为核心,尤其在部门法学的研究中,力图借立法将自己的成果和理念予以固定,进而影响社会生活。我认为。学者将学术生命局限在充当立法者的顾问,的确很可惜。但若只是静坐书斋,充当社会现实的看客和纯理论的思考者,也未充分发挥其学术能量。如果将解释型研究喻作知,对策供给型喻作行,这两者之间并无矛盾,相反,知行合一方是最高境界。法学研究如果摒弃这种类似二元对立的划分,既关注理论,努力实现知识增量,更重视实践,让实践来检验研究成果并吸收其中对现时有益的部分,对于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必然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劳动诉讼案件上升的原因与对策(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莞市劳动争议案件急剧增加,近期更是呈现“井喷”之势。这一现象已直接导致当地法院和其他纠纷解决机构的超负荷运转。劳动争议案件的大量产生和堆积,势必恶化已危机重重的劳资关系,进而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有效抑制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急剧上升,及时化解劳动纠纷,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本文对东莞市劳动争议案件及其解决方式进行了实证调查出发,从经济、社会的变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不力、新颁法律法规的影响等三大方面深入分析了东莞劳动争议案件急剧上升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种广范围、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化劳动纠纷解决机制,以劳动纠纷的分层分流解决为核心,通过健全纠纷预防机制、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诉讼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纠纷预防、分流、化解体系。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政策过程的制定、执行和变化。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公民社会对政策过程的积极影响。但由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仍处于兴起阶段,对政策过程的影响较小,政府主导模式仍没有变化,所以公民和政府应共同促使我国公民社会的成熟,转变我国政府传统行政方式。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2010年司法改革措施的系统梳理,报告力图从综合性改革、法院改革、检察改革、司法行政改革等方面对年度司法改革进行客观中立的总结、评判和反思。刑事证据规则出台、案例指导制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等举措力度较大,但总体上改革步伐缓慢,理念保守,改革的政治色彩有增无减。为了走出困境,报告提出司法改革应当去政治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政治话语对司法改革的全面主导、政治口号直接作为司法政策、中国式"能动司法"的反复重申、司法人民性的过度强调、调解优先政策的持续强化、律师整风运动的开展、政府和司法机关对律师敌意的上升等,反映了司法理念的保守化和意识形态化倾向,司法改革的政治化逻辑在不断加强。尽管改革规划和实践显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司法改革并在诸多方面有所进展。基于对2009年司法改革措施的系统梳理,报告力图从综合性改革、法院改革、检察改革、司法行政改革等方面对年度司法改革进行客观中立的总结、评判和反思。尽管司法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但迈向现代司法制度的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