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任何解释都需要一个客观性的基础,解释法律也不例外。但是主观性在整个解释过程中却总是无法被放逐。我们虽然还没能证明一切法律活动都是在某种外在力量的冥冥安排之中,但是又总感觉到它的发展受着某种力量的控制。实际上,对法律的有效性解释即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叶惟 《学习与实践》2005,(12):45-47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全社会在法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下,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建立起良好的法律制度并使之有效运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区际法律规避和国际法律规避同样因为各法域间的法律制度差异而出现,是现实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区际法律规避的性质和国际私法一样,是一个独立的问题,不应与公共秩序保留混为一谈。判定区际法律规避行为有效性要考察其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对它的效力的判定,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也关系到冲突法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改革开放后逐渐取得了一些进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多归因于现有的制度模式。因此,进一步完善现行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能以及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