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德等国家立法均规定卧底警察不能实施犯罪行为,但司法实务则持较宽容的态度。事实上承认了卧底警察实施“犯罪”的合法性,并通过公共利益豁免、检察官建议策略及利益衡量等方式规避立法。法国、荷兰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则有限度的承认了卧底警察的“犯罪行为”,并明确了授权主体及授权范围。我国卧底侦查立法宜以成文法方式有限度的承认卧底警察“作为犯罪”的合法性,并对“犯罪”的授权主体与“犯罪”的授权模式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性骚扰案件的相继开庭审理,性骚扰正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中.对于性骚扰应该怎样界定、性骚扰案件的成因以及女性在性骚扰案件中的被害性及其责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理论界对此缺乏一定的思考.本文就以上四个方面对性骚扰案件从犯罪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思考,共同为这一社会顽疾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国,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各类学校的增多以及在校生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各项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加之广大学生多处于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又面临升学、就业的重重压力,校园暴力犯罪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并且具有某些鲜明的特点,其中有不少犯罪人是由校园暴力把罪的被害人转化而来的。因此,详细探讨这种转化的类型、方式和途径,深入分析转化原因等,对控制校园暴力犯罪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子证据是指以其储存的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程序等电子化信息资料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电子物品或电子纪录。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多,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又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理论界的相关探讨也比较少。本文从讨论电子证据的法律性质入手,着重对电子证据搜查、扣押的对象和范围、第三人权益的保护及协助义务、电子邮件的搜查、扣押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推动相关立法的完善,并能对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