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1.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不朽的巨著,影响深远。千余年来,有关它的校勘,评注,多不可数;但系统而具有卓见的著作,则推黄季刚先生的《〈文心雕龙〉札记》为其先河。虽说《札记》一书不免受到历史的局限,但作者的深邃而谨严的探索,却为后人的  相似文献   
2.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和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与世长辞了。但他在革命实践中立下的功绩和在科学文化方面作出的贡献,将永远地赢得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尊敬和怀念。  相似文献   
3.
“四人帮”在控制文坛的时期,大事推行“三突出”等一系列反动模式,流毒极广。大量文艺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现象。“四人帮”所要突出的是所谓“第一号”英雄人物,而其他人物都只是“第一号”的陪衬。至于反面人物,在他们眼中,就根本不承认有其本身的美学意义。在这种反动文艺思潮的恶劣影响下,反面形象特别是属于敌我矛盾的反面人物完全可以听凭作者任意安排,好象京剧里的跑龙套一样,无足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李自成》的新一卷和第二卷都出版了。这是一部比较优秀的引起读者强烈反应的长篇历史小说。作为历史小说,必须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而《李自成》基本是符合了这一要求的。但也不无存在着些问题。现在,我想就已出版的两卷,围绕小说的历史依据与艺术加工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析鉴赏灵魂史文艺理论和文艺鉴赏原来是辅车相依,两者保持着“出”与“入”的密切联系。没有鉴赏之“入”,难以达到评论之“出”。为了“入”,就必须身临其境,悉心体会,洞烛深微,挹其生气,从而产生移情作用。为了符合“旁观者清”的要求,就须要“出”,即对作品作出全面观察,冷静衡量,反复回味,从而获得较之“入”更为完整深入的“高情至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独辟蹊径,从探究《文心雕龙》的首、尾篇《原道》、《序志》入手,认为《文心》一书并不止是研究文学现象中的具体问题,而是处处表示作者对“人文”的看法,旨在强调、发扬人类的性灵。刘勰对文学、文章的研究是服务于这个中心目标的。“人文”是一个历史概念,包含对传统的继承与更新两个方面的内容。刘勰以“望今”“参古”的慧眼,融汇了魏晋以来广为流行的儒、道、玄的思潮以及佛家的“因明学”,为民族思维开拓了科学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的道路。“人文”的内涵有表层与深层之分。刘勰为弘扬“人文”而将探求深入到心理层次,综合“言志”与“缘情”以强化人文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要了解李商隐的政治诗,不能不先了解李商隐的基本政治态度。过去的历史学家和李诗评论家中有不少认为李商隐是牛党或李党的。然而我以为李商隐决无意参加任何一党。他是一个比较有嶙峋风骨,从来不肯屈身辱志的人,因此他是不屑于攀援于任何政治集团的。也正因为他能超越于党争之外,所以他的政治态度是比较公正的,而他的政治诗也确乎越出于集团私利和蛮触之争。他比较能放眼四顾,为当时他所生活着的唐帝国的“只是近黄昏”而忧愁,为长安西郊的农村“十室无一存”而愤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