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迎来新发展的大好机遇,但是,由于受全球化、信息化及市场经济实用性的影响,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困扰,“两课”教学面临许多挑战。当前,“两课”教学的效果,不是太理想,这有违开设“两课”的初衷。如何达到“两课”教学的理想境界,这是各高校共同思考的大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政府廉政监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监督的意识弱化.缺乏两手抓的意识;缺乏监督权力的意识.(2)监督的方式没有冲破封锁闭圈.在监督上,尤其是对政府领导人的监督方式,公开的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比较软弱.首先上级对下级政府的监督仍然倾向于自我监督.其次政府领导人的政务公开不够.三是监督的主体人少面窄.(3)监督时效缺乏持久性、稳定性.(4)监督的法规不健全.修改完善不及时,落后于发展的新形势;过于笼统,操作性差;无量纪标准,处分上难掌握.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重视患想政治工作,正确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法宝。十四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赖于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社会网络理论,阐述了浙南侨乡所特有的精神产物——移民意识,解析了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论述了它对侨乡社会各方面所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它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内容及途径,以助侨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司法是文明社会得以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知法守法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更是司法机关应遵循的本职,但是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司法不守法或违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有效切实地保证司法守法,是中国迎接、真正成为法治国家的基础。WTO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应该综合治理,多方面齐抓共管.本文试提出几项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民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修正案更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私营经济的地位实现了建国以来由“几乎绝迹”到“补充”,又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性飞跃。中共十五大和新宪法修正案,从政治上和法律上肯定了私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对待私营经济,必将为其新一轮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双重体系结构,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受生产关系所决定,并且强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制度,关系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规范。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本身难以克服的消极影响,使得思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以下简称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已是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任课老师认为,这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在苏东受挫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国内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也有的认为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等等。但是,即使有许多客观因素存在,理论课却还必须开设,并要把它教好,以达到应有的开课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洋留守华裔"生活、学习在浙江省青田县等侨乡,凸显强化对他们华文教育的迫切性。对"洋留守华裔"开展华文教育,有就近施教的便利,还是联谊海外侨胞的重要渠道。只要围绕华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明确政府、家庭、学校各施教主体的职责,以语言习得为重点,以传统节庆活动为抓手,提升施教的手段方法,完善施教的内容,这定有助于构建对"洋留守华裔"华文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