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1.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在运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某些用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来逃避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以及一些劳动者本身对社会保险的意义也不很理解,致使这项工作的开展还有相当的难度。下面几个案例便是其典型:  相似文献   
2.
孙持明 《前沿》2007,(11):140-143
第三人承诺清偿的效力应依第三人承诺清偿的行为性质而定。而第三人承诺清偿的行为性质并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分第三人承诺的对象即是向债权人承诺还是向债务人承诺,然后再根据第三人承诺的内容来进行认定。而第三人承诺清偿的效力同样应该以此为区分来识别。我国应在未来的民法典的债法编中应对第三人承诺清偿现象加以明确规定和细化。  相似文献   
3.
宪法必须被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信仰既是指一种对宪法的情感和态度,也是指践行宪法的行为,它是主客观方面的统一。宪法信仰是建设法治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它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但在目前的中国,宪法信仰却是从上至下的普遍缺失。因此从培养公民的宪法信仰入手才能使中国走上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美国《1933年证券法》的立法教程及内容来看,虽然其加强了对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和规制,但它也更加充分的体现出了私法自治的精神,坚持了市场经济的自由贸易。这可为我们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立法与规制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被害人上诉权问题存在支持论和反对论两种主要观点,应当在和谐社会的平衡司法理念下理性对待被害人上诉权问题,不能简单地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理性的态度应该是在吸收双方观点中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对我国被害人抗诉请求权进行合理改造,使被害人、被告人和国家(社会)三方面的利益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用人单位处罚权是一种不同于行政处罚权和国家刑事处罚权的权利.它的根椐和性质的认定应借鉴、综合几种主要学说特别是固有权说和契约说的合理观点,修正其片面之处.用人单位处罚权的内容有三项,对其行使必须符合一定的有效要件.而我国当前用人单位处罚权的行使比较混乱无序,需要加强对它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