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本文从整体上对韩非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做了比较,认为他们在“法是公正无私的”、“依法治国”、“法是可变”的三个方面,两人思想有很大一致性,但又有小的不同。另外,两的法治思想还有较大相异处,表现在:对立法执法的主体认识不同,出发点与手段不同,对历史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诠释的“中国梦”,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深切企盼。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离不开社会成员的诚实守信;和谐社会的建设进步,同样离不开社会成员诚信美德的支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诚信自觉,正是整个社会诚信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十一年来对外开放的实践使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作为思想武器,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正确地把握和贯彻实施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的实质在于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对业已形成的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开放,即通过用某些方式同这一体系建立密切联系的途径,来尽快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加速自己的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5.
物质世界究竟是彻底可知的,还是不能被彻底认识的?或者说人类的认识能力究竟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个问题,在我国哲学界大体上已成定论。绝大多数哲学工作者,都坚持物质世界是可以被彻底认识,即主张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因此,认为世界不能被彻底认识的观点,便同人类根本就不能(或无法)认识世界的理论一样,被反复批判大加鞭挞,并被斥为“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如:刘延勃、张弓长、马乾乐等同志主编的工具书《哲学辞典》就说:“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它认  相似文献   
6.
独立自主地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是毛泽东、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独立自主发展中国经济的思想着眼点一致,来源相同,主体素养接近。邓小平的新发展表现在: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始终以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具体国情,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的基本思想而克服了其缺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整体上对韩非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做了比较 ,认为他们在“法是公正无私的”、“依法治国”、“法是可变”的三个方面 ,两人思想有很大一致性 ,但又有小的不同。另外 ,两人的法治思想还有较大相异处 ,表现在 :对立法执法的主体认识不同 ,出发点与手段不同 ,对历史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