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尹明生 《行政与法》2005,(5):115-116,119
《担保法解释》暗含禁止公司为股东与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之意。在中福实业公司担保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的思路是:股东会决议通过的公司为公司股东债务提供担保有效。在幸福实业担保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的立场是: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的公司为公司股东债务提供担保也一律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在公司对外担保效力问题的立场有些含混。  相似文献   
2.
劳动纪律仅指劳动者在提供活劳动的场所和时间范围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目前在我国制定发布劳动纪律的主体首先是国家 ,其次才是用人单位 ,对于用人单位制定劳动纪律民主程序的具体要求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关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处罚尚无完善的基准法律规定,关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处罚的标准立法应当以现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为基础,对有关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劳动处罚的原则、种类、程序、法律救济等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4.
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已经诞生,目前渊源主要体现为大量零散的部、省、市级行政性文件。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作成效显著,人民调解制度不妨碍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的统一立法,统一立法能填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的作用盲区,统一立法的条件基本成熟,统一立法应当对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设立的区域范围、三方组建原则、工作职责及具体程序规则等作出恰当规定。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权利能力问题目前在立法、司法上都较含混,我国<公司法>可以考虑做出相应的修改,明确公司可以为各类主体债务提供担保.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法律体系的内在要求,是世界各国公司立法的普遍趋势,而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