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1.
制度运行依靠制度主体系统的行为动力,行政问责制度的运行动力由政治系统内外压力与行政人员责任内驱力三部分构成。当代中国,系统内压力源于建立起以执政党为核心,行政向政治负责,最终向公民负责的责任逻辑。系统外压力依赖公民成熟的权益观、知识积累与理性发展程度。而行政人员责任内驱力的实现则需要遵循责任感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2.
“微博反腐”是网络监督的一种形式.本文从语言和心理的角度对近年来一系列“微博反腐”案件中转发与评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后认为:“微博反腐”在成为一种新兴的外部监督方式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非理性的隐患.其原因在于:微博自身及使用人群的特点,中国长期制度化监督的不足与民意的积存,集群行为的特点以及公众政治知识与民主能力和意识的欠缺.因此,通过建立和实施体制内外有效对接的制度化监督机制,规范民主程序,保障公众民主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重建社会价值体系等措施,可以消解网络监督非理性隐忧,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体制外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后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大规模建立并运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除了问责制度自身的问题以外,问责文化的不足成为制约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与运作的主要原因。从政府角度看主要表现为行政文化缺失,包括管理价值成为公共行政的唯一价值,"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缺乏民主和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道德自律;从公民和社会角度看,表现为权利意识淡漠与民主参与意识不足;公民与政府官员共同患有的公共精神匮乏与法治观念薄弱也是行政问责文化危机的主要表现。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利益冲突、信任缺失和社会价值失范等是造成行政问责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也给行政问责文化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国外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是政治专制与政治民主的不同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一种具有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双重性质的新型民主形态: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使民主党派具有制度化的参政渠道,具有政治民主的特点,对中国的政治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平等主...  相似文献   
5.
建设效能型政府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政府建设的目标。理清政府效能的含义是建设效能型政府的关键。政府效能是继政府效率之后于二十世纪兴起的概念及一系列评价政府的综合性指标。建设效能型政府更要了解影响政府效能的因素,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提高政府效能的措施。纵观当今民主国家,政府效能深受国家与社会关系、政治合法性、政治制度和政治决策方式与方法的影响。深入研究以上四方面对政府效能的影响将为建设效能型政府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党内民主建设所需要重视的问题。党内民主建设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良性互动。理论发展是对实践的总结,并且能够真正的付诸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真正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兼具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双重民主性质的新型民主政治形式。它凸显了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政协具有协商、参政、议政、监督、咨询与参谋等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功能。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些功能的侧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需要,为了建设民主、高效的现代中国政权体系,政协的准立法性、准行政性、准司法性的某些政治民主功能应该弱化,政协的议政协商、民主监督和咨询参谋等社会民主功能应进一步强化。政协功能重心的微调是遵循政协的双重民主性质并更好地开发政协的民主价值的正确选择。政协功能的微调及其方向的正确性也得到了历史与实践经验的有力证明。当政协功能被不恰当地扩大或缩小甚至完全被破坏时,它既不利于中国政权体系民主理想的追求,也无益于中国政权体系高效目标的达成,一句话,不利于中国现代政权体系的建构。当然,政协功能的微调与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加强与改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政治权利;提高民主党派与政协委员的素质,完善政协自身建设;正确理解政协功能理论上的次序排列和实践中工作重心之间的关系;优化政协内部的结构与功能,提高政协内部运行的效能;政协功能的发挥要更加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进一步理顺政协与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权能关系。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作为真实有效的民主政体得以运转的工具,还是作为标榜自身为民主政体的幌子,当民主的普世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之时,现代语境下的选举与选举制度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与选举制度在数百年的演进中渐趋精密,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漫漫长路上,也逐日探求适合自己的选举与选举制度。重新梳理百年前马克思恩格斯的选举思想,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选举的本质与规律不无裨益。马克思恩格斯辛辣地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选举的虚伪本质,并以巴黎公社为模板指出了选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功用,同时号召广大无产阶级以普选权作为工具,以改良道路作为革命辅助的手段,加速推翻资本主义的最后剥削,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9.
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是由理论与实践证明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中国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形态的特殊性决定的: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独特发展路径.而历史选择和现实重任两个因素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二是中国政治民主形态的特殊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走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发展路径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是中国社会民主形态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且能够走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政党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自然的逻辑结论是:由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和国家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0.
崔恒  陈君 《学习月刊》2009,(16):5-6
政治制度对政府效能的影响早已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制度绩效理论。“这种制度的‘成功’意味着.在给定行为者的偏好存在差异的条件下.它使行为者能够尽可能有效地解决它们之间的分歧。”制度与制度绩效研究者给予制度绩效以极大的重视.他们甚至认为民主政府的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制度之绩效的高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