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法律   2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0月14日,我与北京市公证代表团一行16人应法国巴黎公证人公会的邀请赴法交流培训。至11月4日,短短三周,代表团在巴黎公证人培训学校完成了即定的公证制度学习培训计划,并以巴黎地铁为主要交通工具,频繁的穿梭于巴黎市区,配合讲授的培训内容,实地到法国高等法院、法国国家信托局、法国联合农业银行、巴黎抵押保管局、巴黎公证咨询中心、巴黎市政府土地规划管理机构及数个公证人事务所等机构进行了参观、座谈。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证与不动产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国家登记簿对不动产物权进行统一登记是近代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保护不动产安全流转的管理制度。针对不动产物、权分离的特质,登记制度一般都确立了两项基本保障原则:一、登记生效原则: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二、登记的善意保护原则:凡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公证机构是市场中介组织,是为政府和市场主体提供服务、沟通、证明、监督保障的法律服务机构,因此,堆动公证机构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机关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介组织转变,使源生于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公证制度能够通过合适的机构载体充分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客观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综合发展的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正确决策。必须公证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构成国家法律信用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几年,在一些民商实体法的修改和制定中其设立问题曾被多次提及,盖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属初建而被搁置。值此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发展目标提出之际,笔者以从事公证工作20年之实践为基础,再谈谈必须公证法律制度,以为上述完善目标之实现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1995年,北京市公证处(北京市方圆公证处的前身)从国家行政机关处室转制为自收自支事业法人,拉开了公证体制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一件特殊的强制执行公证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情简介] 自1994年以来,甲、乙两公司在多次经济往来中先后产生三项债权债务,截至2002年5月9日,乙公司尚欠甲公司数千万元人民币尚未偿还.甲公司向乙公司多次索债未果,遂将乙公司告上了法庭.在诉讼审理阶段,甲公司进行公司改组,改组后将其名下对乙公司的全部债权转让给丙公司.  相似文献   
7.
左燕芹 《中国公证》2007,(11):25-27
今天几位同志从各个角度介绍了成功拓展的经验,其中共同谈到的一点是,要通过深化公证服务来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这个逻辑对各行各业而言其实都是一样的,各行各业要发展都须准确地反映市场需求,立足于自己的职责,切实解决市场问题。不一样的是什么是从公证角度提供的深入服务,什么是以公证的方法来解决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经几年改革,我处的各顶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成长起了一批公证专业人才,拓展了公证市场,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深入,我们却越来越直接面对着3个棘手的问题:一是队伍的素质。如果说90年代初在法律服务领域我们与律师的差距还是微小的,那么...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23日,中国公证协会召开第三十六次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活精神和中央政法委员会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了吴爱英部长在司法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会上,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中国公证协会会长段正坤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了发言(详见《中国公证》杂志2012年第12期),其他与会者也畅谈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心得体会,本刊摘选部分内容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左燕芹 《中国司法》2008,(11):65-68
近来,围绕着公证执行证书进入执行程序后的争议(简称:公证执行争议)处理引发的讨论颇为引人关注,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对强制执行公证的认识,对公证效力及一些公证基本原则的把握,还牵扯到了非诉公证制度与民事诉讼及执行制度的衔接关系,大有牵一发而动公证制度全身之势,对此笔者结合公证实践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