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1.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充分肯定文艺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因此,研究文艺问题,确立文艺的价值取向与标准,便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从个人的好恶出发,而必须从社会总的状况与总的目标、要求出发,使文艺作品与社会现实、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艺写真实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心和重视。一批过去被扣上“写真实”论的帽子而被打成毒草的作品恢复了名誉;一批敢于正视现实的作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作家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文艺创作要讲真话,否则人民不要看。解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来,所有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无一不是同反映农村变动这一中心相联系的。鲁迅的《阿Q正传》,最早地、最深刻地触及了这个中心问题。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鲁迅还只能以十分清醒的眼光,描写了处于窒息状态下的农村生活的画面,透露了农村变动将要到来和必然到来的信息。或者说,在鲁迅的小说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抒情的对象,即主观感情不同于叙述、描写、议论的对象所具有的特点入手,对于流行的观点作了具体地辨析,指出其不尽妥当之处。作者认为:抒情就是在文章中将主观的感情客观化、对象化,使之具有能够感染别人也产生相应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西沙儿女·奇志篇》是一部遵无产阶级之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并与国际阶级敌人作斗争的小说。它以一九五八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和当前深入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为背景,描写了西沙儿女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建设西沙、保卫西沙的斗争生活和西沙自卫反击战的伟大胜利,塑造了阿宝等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歌颂了她们的“奇志”——“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已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慨,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从作品中可以具体感受到:整个社会主义事  相似文献   
6.
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这种理论对么?有的同志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无可怀疑的。但是我认为,“从属论”是一种错误的、有害的理论。多年来,文艺领导、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上的种种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正是根据这种理论提出来的,文艺的现实主义之所以受到摧残,也是“从属论”造成的必然恶果。今天,要使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真正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以下简称《这一代》)一九七六年五月出版于江苏。小说一出笼,一片吹捧之声,什么“这是一部直接描写文化大革命的长篇小说”,“艺术地再现了文化大革命的峥蝾岁月”,“热情地讴歌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颂歌”云云。这表明在“四害”横行之时,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达到了何等程度!其实,小说严重地歪曲、篡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狂热地歌颂林彪、“四人邦”的反革命修正主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小说的思想意义总是通过它的全部形象,特别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来体现的。当人们从这一角度分析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时,便碰上了一个不容易解开的“结”,这就是:小说反封建的主题揭示得非常明确、深刻、强烈,确实显得“忧忿深广”,完全是当时的“先进的中国人”才能发出的声音;可是在小说里,这种清醒的、先觉的声音却是出自一个狂人形象之口,且与大量的“错杂无伦次”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