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陈水扁迫于外界的压力,只好把他的“一边一国论”解释为“主权对等”,认为这样解释“应该比较符合完整的意旨”。 这一“澄清”与“解释”,实际上是陈水扁版的“两国论”的诠释。主权对等就是主权分享,主权分享也就是国家的分裂。 台湾究竟是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总要有个客观的、公认的标准。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想从史实、从政治角度和法律层面扼要地指出几点:  相似文献   
2.
一、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所谓统一,即“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统治,没有地方制据“。中国人的基本理念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建设不了强国。这一理念深深根植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方  相似文献   
3.
台湾当局意欲“参与联合国”,并以公布《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作为今年实现这一目的的第一个行动.台湾当局拥有主权吗?它的这一企图是否能够得逞?  相似文献   
4.
粉碎林彪、“四人帮刀反革命阴谋集团后,特别是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党和国家强调了发扬民主的问题。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极大地调动了并且正在调动着亿万人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四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实行两种制度,即在我国的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法律规定的特殊地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综观国际形势,根据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研究并探讨了“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一国两制在港澳和一国两制在台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989年8月5日,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联合举行“在法学领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座谈会。会上法学界和法律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法学思想领域中的影响,进行了剖析与批判。下面是会上的部分发言摘要,经作者整理后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  相似文献   
8.
廉希圣 《中国人大》2009,(24):29-31
选举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选举制度是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等一切工作人员的选举,它除了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之外,也还可以包括行政首长(如省长、市长、县长等)、审判和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如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其他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举(如各种学术组织领导人的选举、工厂厂长的选举)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建国以来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同时也总结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后提出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的经济活力有了很大增强,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并开始向小康水平迈进。我国人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开放是我们这个时代人心所归,党心所向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交付全民讨论,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拨乱反正和我国法制建设上的重大成就。它不仅肯定了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成果,反映了国内阶级状况的变化,而且正确地总结了新的历史经验,增添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需要的新内容。在讨论和学习宪法修改草案的过程中,把握它的指导思想以及它所具有的新特点,对领会其基本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