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近来引发社会热议的“冀中星首都机场爆炸案…‘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高速截获流浪狗被起诉救助费案”到“河南上访者杀死截访者案”,虽然几事经过、性质及结果均不相同,但从某种角度看,该系列事件都折射出同一现象:当事者都是采用私力的方式去试图实现或救济自己的某种权利,却因行为不当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法律后果。这种以私力方式解决纠纷的行为在法理上被称为“自力救济”。自力救济因效率高、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作为救济手段不可或缺,但同时又因缺少公权力的介入、缺少制度规范的指引和监督而极易引发新的侵权。如何正确把握自力救济行为限度、在合法范围内行使权利,值得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日,圆通“夺命快递”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一份包裹着剧毒化学品的邮件,在快递公司的投递运输中发生了泄露污染,导致了1人死亡8人中毒的恶性后果。毫无疑问,寄件人将为其违法邮寄有毒危险物品而付出代价,快递公司也因其在邮寄环节未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及在发现问题后未及时纠正的过失而难脱法律责任。但我们更关心的是,是什么原因让这么一件“夺命邮件”逃开快递的收寄验视而进入到流通环节?如果收寄验视“城门失守”已不是孤立事件,那么又如何来保障收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