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4,(12):39-41
半个多世纪前,随着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放映,其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风行全国。当时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这部电影和这首歌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2.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3,(11):50-52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您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春风最暖,毛主席最亲,您的革命路线永远指航程。您的功绩比天高,您的恩情比海深,心中的太阳永不落,您永远和我们心连心啊!您永远和我们心连心啊!是您砸碎了铁锁链哕,奴隶翻身做主人。是您驱散了云和雾啊。阳光普照大地换新春!是您开出了幸福泉哆。千秋万代流不尽。是您开辟了金光道啊,我们坚定不移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3,(10):48-50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一首有着浓郁山东地方特色的歌曲。作为20世纪60年代电影《红日》的插曲,它不仅为这部电影锦上添花,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这部电影早已被很多人淡忘了。但这首歌被视为山东新民歌一直广为传唱。  相似文献   
4.
“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一曲“北风吹”拉开了歌剧《白毛女》的序幕。1945年4月,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次公演,演出盛况空前,观众中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该剧是中国新歌剧起步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4,(11):43-45
1982年,彭丽媛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共演唱了两首歌曲,其中一首典型的抒情歌曲是《我爱你,塞北的雪》。当时,虽然"文化大革命"已结束多年,中国也翻开了改革开放新的一页,但某些僵化的思想并没有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空洞的说教、看似慷慨激昂的革命口号仍然有一定市场。而彭丽媛一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曲调欢快,歌词紧贴生活,像一场飘飘洒洒的雪,滋润了人们久已漠然、干枯的心。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黄河泰山》是一首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颂歌,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首唱。这首歌唱出了祖国的历史苦难和辉煌,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昭示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音乐界有一种说法,说20世纪中国音乐能够传世的只有"两首曲子一首歌":两首曲子分别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一首歌便是《黄河大合唱》。《梁祝》是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数百年来为国人津津乐道;《二泉映月》是民间盲艺人阿炳的代表之作。这两首曲子传世,除了它们在音乐表现手法上的  相似文献   
8.
1958年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主演的电影《党的女儿》在全国公映了,田华扮演的党的女儿玉梅的形象生动、逼真,著名文学家茅盾曾中肯地评价该片的成就,并认为“田华同志塑造的玉梅的形象,是卓越的.没有她的杰出的表演,这部影片不能给人以那样深刻而强烈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小白杨》是绿色军营人人会唱的一首军旅歌曲,歌曲里唱到的小白杨,生长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一个名叫塔斯堤的哨所里。"塔斯堤"在哈萨克语里的意思是"石头堆",这个哨所是名副其实的"石头堆",四周全是光秃秃的石山,方圆10公里范围寸草不生,更不见树木。这颗小杨树是如何种下的,它与歌曲《小白杨》有什么关系?这还要从哨所一名新疆伊犁籍锡伯族战士说起。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选用了著名歌曲《十送红军》。在每集的片尾,我们看到屏幕上映入眼帘的词作者是张士燮,曲作者是朱正本。许多人一定以为是中央电视台弄错了,因为《十送红军》这首大家熟悉的旋律.40年来一直是作为土生土长的纯粹的江西民歌被大家熟知的,今天怎么又出现了词作者和曲作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