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高校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宿舍文化不仅是对高校教育——第一课堂教育的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深化,也是对其有益补充和进一步发展。高校得当的宿舍文化具有使学生在非课堂教育的生活环境和氛围中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地接受提升人格、陶冶情操、规范品行、开启心智等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强调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当代中国知识青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与特征,特别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则.就当代知识青年所具备的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优势和潜能而言,知识经济是知识青年自己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抗战结束后 ,拥有巨大政治、经济、军事资本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 ,在较短的时间内 ,其在大陆的统治迅速走向崩溃 ,主要在于实行一党专制 ,反民主、搞独裁 ,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 ,镇压爱国民主运动 ,贪污腐化 ,人心丧尽。“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人心者失下天下” ,国民党失去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必然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一国的立法基础和法律体系的核心,对一国的法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主持下制定的。毛泽东不仅为宪法指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持了宪法起草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而且直接参与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为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和颁行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亲和力是师生纯洁感情的升华与凝结,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两课"教师如果能与学生之间形成这种亲和力,并适时、适度地灵活运用它,就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6.
沈家本与中国刑法制度的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焕琴  王胜国 《河北法学》2001,19(3):147-149
沈家本主持的清末修订《大清新刑律》的活动 ,促成了长达两千余年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的解体 ,第一次引进了西方近代的刑法原则和法制精神 ,开启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河北先进青年在李大钊等我党早期革命家的关怀指导下 ,兴起了学习、宣传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在活动中建立了进步社团 ,使学习宣传真理的活动实现了经常化 ,并注意深化新文化运动的主题 ,从而促成了河北先进青年思想由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艰苦奋斗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艰苦奋斗精神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国情和小康内涵的变化,要求全党必须坚持这种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精神风尚,艰苦奋斗是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焕琴 《河北法学》2006,24(9):155-157
中国古代刑制很早即表现出尊重生命的人文主义倾向.这种带有一定的人文主义倾向的有关规定,不仅有利于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减轻人们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生产力,而且促进了中国古代刑制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年运动是人类近代社会的产物,它作为社会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除具有其他社会运动的共同特征之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自20世纪初发轫的中国青年运动与同时代的西方青年运动相比,表现出鲜明而突出的历史特征,从而使得自身在当代国际青运史舞台上显得独具风彩、引人瞩目.特征之一:中国历次青年运动的主体是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自20世纪初中国出现青年运动以来,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一直战斗在青年运动的最前列,成为历次青年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