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地、广阔富饶的海洋……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海南人似乎不需要太辛苦劳作就可以衣食无忧。于是,海南人也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海南的生活方式悠闲、舒缓。民间戏称:老爸茶、打彩、夜宵是海南的三大支柱产业。这当然不是以GDP的数量衡量出来的,而是从海南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当然,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这种生活方式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徐仲佳 《新东方》2015,(1):34-37
基层妇联在现行行政系统中的设置多是附属性的,主体性不彰显。这主要表现为妇联干部配置的非专业化、人员编制过少、经费偏紧,多从事行政性的综合性工作等。基层妇联主体性地位的不彰显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它维护妇女权益的能力和效益。基于此,我们可以从妇联干部的专业化配置、妇联干部的专业化培训等环节入手,以便在现有行政体系中尽可能地厘清基层妇联的主体性地位,更加切实地实现妇联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3.
4.
作为"人的文学"的一个标志,女性以"人"的形象出现在1920年代的小说中.但是男性作家的女性想象,尤其是性爱问题中的女性想象,还很难挣脱父权制意识形态的束缚,他们对女性的想象还不脱物化的窠臼.从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对男性性别无意识的自觉与否是决定他们虚构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女性自我定义权的强调与肯定是丁玲作为一个女性主义作家的标志.在莎菲身上,自我定义权表现为时肉体欲望的肯定,以及对爱的主动追求.从1929年到1931年,丁玲由于受到时代的规范,逐渐在其小说创作中消磨了这一标志性的内涵.从丽嘉到美琳再到玛丽,她小说中的女性越来越屈从于革命/男性的指引,重新沦为次性.这些人物形象自我定义权的丧失殆尽,显示了女性主义写作在那个革命时代必定溃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理性的消隐:当下爱情小说的后现代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民族、国家,这些现代性话语在20世纪的多数时间里一直以理性的名义塑造着爱情。表现在小说中,就是理性压抑着激情。当下的爱情小说“事后性”地展示看现代性理性压抑所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一种后现代状况正在出现,即现代性理性趋于消解。这种消解不仅表现在价值观上对理性的嘲弄,而且通过对过去爱情叙事话语的“戏拟”,在话语层面对渗透在爱情里的现代性话语系统进行了彻底揭示和颠覆。同时多元化的价值趋向开始出现,一些边缘化的价值观走上前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