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前,学界关于患者医疗知情同意权的法律渊源及法律冲突和相关立法上的不足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涉及医疗行为某个方面的研究上,比如,手术同意、麻醉同意等具体操作。我们有必要对现行法律进行梳理,到底有哪些法律作了怎样的规定,其规定是否能真正实现患者知情同意权,这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科技进步与人们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安乐死立法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将从法理学和医学的角度阐释我们认为安乐死立法可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徐正东  邓盛木 《证据科学》2003,10(2):98-100
随着医学科技进步与人们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安乐死立法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将从法理学和医学的角度阐释我们认为安乐死立法可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临床实习是当前我国医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实践教学的必经环节。然而,在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频发,患者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医患关系高度紧张的现实情况下,研究医学实习生和保护患者隐私权之间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正东  程琴  徐军 《法制与社会》2011,(8):125-125,133
当前,人民法院办理民事案件常以调解方式审结,民事调解业已成为人民法院普遍运用的处理民事争议的一种结案方式。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调解的监督制度缺失及其救济机制不完善,人民法院调解监督存在的法律缺陷日渐显现。大量民事案件缺乏监督,调解权力缺乏制约,这与司法公正、社会和谐不相协调,检察机关对民事调解案件的监督也面临着法律上和现实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医疗纠纷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谁主张,谁举证”阶段、举证责任倒置阶段和区分类型确定举证责任阶段。“谁主张,谁举证”阶段过分强调保护医务人员的权益,忽略了对病人权益的保护;举证责任倒置阶段虽平衡了患者举证难而医务人员举证易的矛盾,但忽略了治疗技术和方法的创新,“保守”医疗应运而生;区分类型确定举证责任阶段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医疗机构、医生及患者的权益均得到有效保护,但实际效果有待在实践中检验。  相似文献   
7.
医疗知情权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引入中国,然而对相当多的公民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字眼。究其原因,主要有两面:一方面原因来自于社会本身;另一方面是人们普遍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思维模式。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医疗系统形成了医疗行为的独断性,患者的医疗知情权长期得不到保证。这种独断专行的医疗模式,从某种角度说,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对于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医疗知情权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等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施行,可以说,对我国医疗事故处理以及损害赔偿纠纷的解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协调作用,也是整个医事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的重要体现。但是,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医疗事故鉴定矛盾的集中性和赔偿制度的不协调性,如“多元的鉴定制度”、“双轨制的赔偿标准”等。这些情况在客观上已经影响到了对医疗人身损害案件的正确处理。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只要能够解决其中一个,另一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