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他们的犯罪,使原本幸福的家庭骤然面临变故,部分服刑人员的家属生活陷入了困境。为了让这些特殊的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渝州监狱在监区内发起了“少抽一包烟,献上一份爱心”的捐助活动,并设立了渝州监狱服刑人员爱心基金,切实解决服刑人员在改造过程中家庭遇到的特殊困难。这一举措在服刑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好评。2006年3月,重庆渝州监狱民警驱车前往距监狱几十公里外的服刑人员雷世勇的家中,走访看望了雷世勇身患宫颈癌的妻子,将民警及监区服刑人员的10120元爱心捐款送到陷于困境的雷世勇家人手中,并及时安排雷妻住院手…  相似文献   
2.
据我国民政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初婚男女平均年龄,女性为25岁,男性为27岁。初婚三年是多数婚姻面临的第一个危险期。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上升,离婚案件中的年轻人比例呈增长趋势,而26岁左右则是此离婚人群的高发年龄段,于是有人说,离婚26岁现象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3.
救助站困境     
承载着“扶危济困”职责的救助站,从收容遣送站脱胎一年半以来境况如何?它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贫弱者的天堂,还是懒汉的福地?选择了春节前后万家欢乐的时段,本刊记者走进全国多个城市的救助站,来到流浪者身边,探询一个真实的现实。我们看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取代收容遣送制度仅仅一年多,救助的乞讨人员就已经超过67万,“以人为本”的制度展现出了它超凡的“魅力”。有人因此将之称为“中国社会福利立法的开端”。但福利制度的称谓却丝毫未能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摆脱由于制度缺陷所引发的种种窘相:救助人员鱼龙混杂、难辩真假,救急场所变成了傻子“集中营”、儿童乐园,甚至义务养老院、公费医院。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大量的乞讨人员不买救助制度的账。救助与拒绝救助之间的路究竟有多远?新生的救助制度如何走出困境?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夏学銮教授开出的“药方”是尽快制定一部“中国乞丐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