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法律   1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犯罪预备同犯意表示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说明,犯罪分子从犯罪的预备阶段开始就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在司法实践中,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很容易混淆,在以往发生的冤、假、错案中,就有将“企图”、“图谋”、“意图”当作犯罪而加以判处的,其实这些仅仅是主观上的东西,是主观归罪。我国古代曾有处罚犯意表示的规定。《唐律贼盗律》规  相似文献   
2.
走私罪三议     
为了加强同走私这类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987年1月2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对走私行为和走私犯罪作了列举性的明确规定。1988年1月21日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现行《刑法》和《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关于走私罪的条款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其中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刑法理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刑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这就是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规定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刑法独创性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犯罪可以由单个人实施,也可以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实施。在通常情况下,共同犯罪比单个人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正确地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研究共同犯罪的构成特点和共同犯罪的形式、划清共同犯罪和非共同犯罪的界限,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放火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关于如何确定放火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理论上有多种不同看法。①烧毁财物是既遂,没有烧毁财物是未遂。而不问财物烧毁多少,程度如何。显然,这是以实害结果发生与否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志。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它对放火罪既遂的认定失之过严,有悖现行刑法的规定以及刑法理论。②已经点燃目的物,即便移去引火物或者行为人离开现场后仍能独立继续燃烧的,为放火罪既遂,不能独立继续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长期以来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产生犯罪的,但社会主义制度是不产生犯罪的。正是这种观点长期以来阻碍着对犯罪产生原因的深入探索。诚然,制度和社会是有区别的,绝不应把二者等同起来;但是制度和社会又有着密切联系,不能截然分割。我们所说的制度,是指一定社会的制度;我们所说的社会,也是指实行某种制  相似文献   
7.
徐逸仁 《法学研究》1996,(4):156-160
证券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并营运以来,上海股票市场发展迅速。毫无疑问,这对于筹集社会资金,把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基金,支持工农业生产建设,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证券行业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股市初创之机,钻法律、法规滞后,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管理不善的空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且日呈上升趋势。对此,司法部门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为了保障股市的健康发展,维护证券公司和股民的合法权益,对有关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予以打击,以保证股市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犯罪可以由单个人实施,也可以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实施。在通常情况下,共同犯罪比单个人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正确地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研究共同犯罪的构成特点和共同犯罪的形式、划清共同犯罪和非共同犯罪的界限,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共同犯罪的构成特点和共同犯罪的形式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刑法学界的同行们。  相似文献   
9.
故意犯罪,有没有一个发展阶段?回答是肯定的。故意犯罪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突发性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10.
笔者就黑哨事件谈三点看法: 一、足球裁判收受钱财是否构成受贿罪. 我们在讨论裁判收钱是否涉嫌犯罪时,作为法学、法律界人士必须牢记:第一,在法院尚未作出有罪判决前,谁也不能断定收钱的裁判已经构成犯罪;第二,我国刑法中最基本的原则是罪刑法定.我们既不能以感情代替法律,也不能根据什么"法律"来推断.依照什么"精神"来定罪的时代必须彻底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