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持续稳步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对外经济贸易部初步统计,“七·五”期间的出口贸易额累计达1975亿美元,比“六·五”期间增长71.4%,年均递增14.8%。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企业和经济组织现在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2.
一、诉讼类别 [商标] 英国成文法中规定,商标假冒与侵权之诉彼此是不排他的。从历史上看,在英国禁止被告在相同于原告的产品上假冒商标的诉讼,通常就是禁止商标侵权的诉讼。但当商标注册制度在本世纪开始出现后,这两种形式就产生了一些差异。 (1)假冒之诉。假冒之诉属普通法的一种救济形式。假冒系属错误地获取他人商号或名誉的好处。任何人都无权在相同于他人的商品上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在商业中因错误的陈述而使他人受到伤害的行为可能就是假冒案件中  相似文献   
3.
方鹏  刘艳 《学习月刊》2013,(6):23-24
《荀子·不苟》:"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困境有三个方面:就业者出于整体的用工环境,缺乏与企业博弈的资本;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惜违反《劳动合同法》来降低劳务成本;企业与工人在整个劳动合同签订以及用工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正> 1976年美国波拉罗伊德公司指控伊斯曼·柯达公司仿制了 SX—70型一步摄影相机内胶片传送和显影的全套系统,侵犯了该公司专利权。据此,向波士顿所在的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此案涉及到10件专利。法院于1985年9月作出了判决:柯达公司侵犯了其中的7件专利,並于同年10月下达禁令:从  相似文献   
6.
冯玉军  方鹏 《法学杂志》2012,33(2):24-32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在中小企业中遭遇多种类型的实施困境,导致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多方采取逃避《劳动合同法》的做法。本文仅就企业、工人双方基于《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的非合作博弈关系,从博弈论以及劳动力供求关系双重角度论证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困难的必然性以及原因。建议在中小企业中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在企业与工人博弈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亦应当采取切实的措施提升《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力以及对工人的保护力度,进而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内在动力和助力。  相似文献   
7.
方鹏 《中外法学》1988,(2):23-26
<正> 七、审理前的准备在当事人完成了查证后,法院通常要确定审理的日期。这个日期的确定取决于对案件审理所作的准备工作。大多数法院颁发庭前令状,要求当事人进行某些简化审理活动的努力,如对不再争议的事实,可提供的具有关键性的资料以及在审理时所要提出的证据,出庭的证人及其作证的主题等方面事先达成协议,当事人交换各自的某些证据资料及其相应的理由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匈牙利的专利侵权诉讼案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本文拟就匈牙利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专利诉讼制度作一简单的介绍。一、法律与救济在匈牙利,与专利诉讼最有关的法律是匈牙利的专利法、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匈牙利的专利法是单行法规,编纂在1969年法典内。由于专利法属民法的范畴,当专利诉讼中仅依专利法不能处理时,就  相似文献   
9.
唐武德五年,唐朝在海南岛设立崖、儋、振三州,崖州先后领舍城、澄迈、文昌、颜卢、颜城、临高、万安、富云、博辽等县,州治舍城,即古珠崖郡治地,今琼山市灵山镇潭口村委会古城遗址。贞观元年,崖州设都督府,贞元五年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德日两国的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即在理论功能方面存在抽象理论的诠释功能与具体事由的判断功能的差异,在体系定位方面存在积极的责任要素与消极的责任要素的差异,在与实定法的关系方面存在维护实定法与突破实定法的差异。其中焦点争议问题为将期待不可能作为一般性的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的问题,德国刑法基于三权分立原则、标准明确性、法秩序维护的考虑否定将期待不可能作为一般性的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而日本刑法以判例实践对这些理由进行了回应。综合两国情况,笔者认为将期待可能性引入中国,应当将其作为一种超法规的出罪事由,当然应当以穷尽刑法规定、类型化具体事由、举证责任分担等方面对其适用进行必要限制。而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为期待可能性的适用提供了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