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监督过失理论是日、德等国的刑法学界为了解决上层领导人、管理人和组织经营人因监督不力而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间接责任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过失理论。监督过失犯罪的主体、因果关系、实行行为、注意义务等与一般过失犯罪不同。我国刑事法制包含监督过失内容,但明显不完备,应当构建监督过失犯罪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2.
非传统安全观的理论视角强调人的安全和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并重,大大丰富了安全概念的内涵,拓展了安全概念的外延,社会基本秩序和人类生存危机受到更多关注。与传统安全观的军事安全相比较,非传统安全观中的警事安全地位凸显。在此背景下研究警事社会学正当其时。警事社会学就是要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警事问题,揭示警事与社会互动的基本原理,核心问题包括警事的社会基础、警事的社会功能、警事的社会过程和警事中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前科制度作为一种身份标识制度,其主要目的是把犯过罪的人与没有犯过罪的人区别开来,并由此限制有前科者的权益。标签理论揭示了该制度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推进了前科消灭制度的发展。在我国,前科消灭制度形成了对我国现有法律和社会心理的挑战,但基于新的价值理念,即人道主义和刑法谦抑精神,我们应当尝试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4.
易益典 《法学》2018,(4):173-181
监督过失型渎职犯罪最重要的特点是有他人的行为介入和主要以不作为为表现形式,其因果关系体现为间接形态,认识上常常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集中表现为把犯罪因果关系和行为人的认识能力联系在一起,夸大因果关系在犯罪体系中的地位,停留在简单决定论的因果关系认识上。置于监督过失理论框架下,强调间接因果关系是监督过失型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基础,采用形式符合性、充分关联性和中断性认定方法,是判断监督过失型渎职犯罪因果关系成立与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