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渔父为描写对象、抒情意象或抒情形象的渔父词作,自张志和一曲开始,历唐而宋唱和之作尤多,并且以渔父为题材的词作日渐繁盛.这些词或描写渔父的生活及其生活环境,或借渔父来抒发隐逸之思,或借渔父来参禅悟道.若按唐宋词抒情主人公形象分类,渔父词堪与思妇、游子、志士等类词相颉颃,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渔父"系列,所具有的文化意蕴、词史价值值得重视,这对唐宋词抒情形象研究的全面展开将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流行歌曲,这里主要是指在20世纪初由于西方音乐的传入而产生的异于中国传统歌乐的音乐文学艺术形式。它的发展繁荣主要有两个阶段:其一是民国时期,其二为“文革”以后,即所谓的新时期。民国时期主要是流行歌曲在中国扎根成长的阶段。当时一些留洋的中国文人进行了大胆尝试。如李叔同就采用西洋乐谱创作了《送别》这样的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优美而感伤的意境,配上了西洋旋律,于是风靡一时。再如梁启超曾在当时提出,用西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