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叫李怀印,今年65岁,1973年担任绛县大交镇磨头村民调主任。我热爱民调工作,也会做民调工作,在当地方圆几十个村子,没有人不认  相似文献   
2.
我叫李怀印,今年71岁,是山西省绛县大交镇磨头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自1973年挑起这副担子,至今已40年。40年来,我共调解矛盾纠纷1250余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36起。回顾40年来的人民调解实践,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干调解不能怕吃苦。在农村,群众关系七缠八绕,情况复杂,纠纷频出,经常是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对不同城市近百位退休工人的访谈,重新考察改革前30年国营企业内部的政治生活,重点探讨工厂车间干部与群众之间以及积极分子与普通工人之间的日常关系。本文质疑"新传统主义"理论在解释改革以前中国国营企业内部微观政治生活的有效性,认为干部与工人之间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庇护与依赖关系,但强调当时车间内部的日常权力关系也受到诸多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的制约。文章最后提出"单位社群主义"的概念,用来解读毛泽东时代国营企业的日常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4.
李怀印 《探索与争鸣》2023,(4):32-46+177+2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近几十年来在解读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路径方面使用最多的两个概念,但均不足以充分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历程和未来趋向。流行于冷战时期的经典现代化理论本质上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的,在第三世界国家曾遭到普遍抵制。自1990年代以来,作为现代化理论变种和替代的全球化思潮盛行于各国知识界,在中国尤其得到经济学界主流学者的响应。但是他们提出的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方案,同样不足以充分解释中国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以及与此紧密相连的现代化问题,必须跳出主流经济学的狭隘视角,充分考虑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国内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在宏观的和比较历史的视野下,全方位理解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道路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