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大连市所属四个县(市、区)今年一至四月发生结伙侵犯财产犯罪案××件,占侵财案总数的65.3%,比城区高8%。根据所作调查,农村结伙侵财犯罪激增的趋势从85年开始,发案地域逐步扩大,结伙成员增多。过去通常是二、三人一伙,现在常有五、六人,瓦房店市一盗窃结伙成员多达12人。松榆镇农民杨××、于××乘摩托车盗窃,一日连续作案7起。瓦轴工人王××等5犯租用带蓬的三轮汽车,袭劫新金县大谭乡屠宰专业户,蒙西持刀抢去人民币2666元。更突出的是犯罪活动转向大规模盗窃商店、工厂中的商品、产品、原料。在35件盗窃案件中,盗工厂、商店的17件,其中8件是用汽车、拖拉机、牛马车、摩托车等运输工具运送赃物的。从犯罪分子的成分看,主要是农民和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法学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检察机关干预民事诉讼,依法进行法律监督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然而有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相径庭。集中起来有争议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民检察院怎样进行民事检察?有的认为:只须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就可以了;有的则认为还应参加到民事诉讼活动中去。二是人民检察院怎样参与民事诉讼?有的认为只须参与诉讼活动,能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实行监督就可以了;有的则认为还要行使诉权,充当民事公诉人的角色。三是人民检察院如果行使诉权,在诉讼中处于什么地位?有的认为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地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行为的故意内容不易辨别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主要是由于行为表现千差万别,犯罪情况错综复杂,心理现象多种多样的缘故。依据什么辨别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有无犯罪故意呢?首先,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主要依据只能是行为。我国刑法惩罚的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犯罪故意只是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犯罪心理支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行为是犯罪故意的外在表现。它们是互为表里的统一体。只有以行为作为辨别的主要依据,分析其表象,研究其内在的关联,确定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才能正确地把握行为人的主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