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刑法学中,由于法律制度不同,对犯罪动机的认识也存在差异。犯罪心理学对犯罪动机的研究更加广泛而深入,其研究成果对刑法学、犯罪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在分析不同学科对犯罪动机的认识、解读犯罪动机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犯罪动机的理论模式,并着重对模式中的三个要素(内在起因,外在诱因,自我调控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假释是现代各国刑法中一项重要制度,集中体现着刑罚发展的人道性、经济性和社会化等时代潮流。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我国假释制度的适用并不理想。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当前我国假释制度的低效运行状况作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考察;在正视我国假释低效运行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的前提下,从观念层面、理论层面、立法层面、制度层面深入分析了阻碍假释低效运作的因素;进而对提高假释适用率提出具体对策:更新行刑理念;完善假释相关立法;适度限制减刑松动假释适用;尝试建构高效的假释运作机制等构想。  相似文献   
3.
部分司法工作者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接受了公关机制。他们认识到了公关性质的措施能够解决司法危机,协调公众舆论与司法的冲突。由于社会偏见和对公关机制的认识不够全面,司法系统并未全面、系统地提出公关机制建设。要把公关机制引入司法领域,必须从转变观念、加大人力物力支持和整合相关职能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假释制度运作态势的反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刑事法效益关注程度的不断加深,更新假释观念,扩大假释适用,成为我国行刑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我国当前假释制度的运行状况应作全方位、多视角的考察;全面分析假释低效运行对行刑实践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而适度松动假释适用、实现假释制度的高效运行,以符合国际行刑发展的主流趋势;更新行刑理念,注重罪犯回归社会和刑罚经济的精神趋向;完善假释立法,更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法律资源;限制减刑制度以普遍启动假释制度;尝试建构高效的假释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减刑、假释制度是我国重要的行刑制度,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如何有效发挥这两项制度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减刑、假释制度的要求入手,深入分析了这两项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认为要完善减刑制度必须要严格减刑的前提条件、完善罪犯计分考核制度、设立减刑考验期和减刑撤销制度,对于假释制度则应当修改“假释禁止性规定”、完善假释的实质条件、设置专门的假释运作机构,同时要注重考察内容管束与保护的统一,由此方能建立高效的减刑、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6.
刘红  杜菊 《人民论坛》2011,(12):84-85
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害人遭受被害的客观性、身份特征、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特征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和行为方面明显区别于其他群体。根据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的情况以及面临的现实困难,对食品安全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和经济援助,是减轻被害人因问题食品而遭受痛苦和创伤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监狱突发事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监管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提高监狱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调查、剖析监狱民警的安全防范意识、应急处置技能、应急预案等相关情况,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减刑因与一般预防相对立而失之片面,与报应论相排斥而失之公正。诸如此类的理论缺陷决定了减刑是一种先天不良的刑罚理念。同时,由于刑事立法设计原则性带来的减刑考核的虚实度的难以预测,罪犯伪装改造和司法者腐败专行的弊端叉决定了减刑是一一种后天不良的刑罚理念。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废除减刑应是刑事立法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害人遭受被害的客观性、身份特征、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特征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和行为方面明显区别于其他群体。根据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的情况以及面临的现实困难,对食品安全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和经济援助,是减轻被害人因问题食品而遭受痛苦和创伤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八)对涉及刑罚执行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蕴涵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行刑社会化以及刑罚个别化的立法精神。对刑罚执行内容的重度调整,必将给刑罚执行工作带来深刻影响,使我国的刑罚执行面临诸如非监禁刑的具体执行、监狱压力增大、新型罪犯的改造质量等一系列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