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性的根源与公共行政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行政伦理解读的多重维度。作为公共行政首要的核心价值,公共行政正义既体现了民主社会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也蕴涵着公共行政本身所具有的对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公共行政人员德性的体现,包含了义务论、目的论、德性论等公共行政不同伦理视角的全部主题。统一伦理以公共行政正义作为这三种相互冲突的道德哲学统一与平衡的价值基础,体现了在现实行政实践中三者相互矫正融合的思考路径,从而提供了一种在行政实践伦理决策中和解价值冲突的伦理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2.
领导的说服艺术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领导活动中,需要把领导的思想、意图、决策、愿望和要求,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转换成群众从内心深处接受的自觉自愿的行动。实现这种转换的重要方法即说服。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孟子于《公孙丑章句上》中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因此作为领导,必须在领导活动中十分讲究说服的艺术,使群众心悦诚服地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实现各种决策,完成各种任务。广…  相似文献   
3.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领导干部必然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无论谈话还是演讲都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同样的内容,说话艺术水平不同,表达出来的效果大不相同。一个英明的领导人,无认何时何地,何种场合总是讲究谈话的艺术。小平同志在这方面正是我们广大领导同志的光辉榜样。打开《邓小平文选》,篇篇谈话或演讲无不闪  相似文献   
4.
企业兼并是市场竞争机制的产物,兼并的效果是多元的。在资源优化配置上,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后果,即通过兼并消灭潜在竞争对手,设置进入市场的障碍,形成少数企业垄断市场的格局。尤其  相似文献   
5.
分析与综合是认识案件的科学方法。大家知道侦查办案人员认识案件是随村侦查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由简中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即由感性认识刮理性认识。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分析与综合的方法都起着支配作用一、侦破案件的感性分析与综合侦查办案人员认识案件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感性认识是侦查人员的五富结合大脑对客观案件进行感性分析与综介活动的结果。如,侦查办案人员在现场看到尸体的态势、血迹·现场环境的变化、尸检所得到的材料以及在走访中听到的有关被害人和作案人的情况,鼻在现场上嗅到尸体的气味这些都是感觉。侦查…  相似文献   
6.
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多变,加剧了石油石化产品价格波动,严重影响到炼化企业的生产运营、现金流转和经济效益。炼化企业应当积极谋划应对策略,通过建立对标管理机制,推进资源优化和产品质量升级,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一、侦查假说的含义与特征职务犯罪侦查假说,是指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根据已经掌握的事实材料,结合相关知识经验,借助逻辑的方法,对需要查明的问题作出推测性或  相似文献   
8.
面临着"双重超越"的我国公共行政如何在反思与构建中确立其核心价值追求,不仅是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是当下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内在要求。以公共行政正义为核心价值的服务型政府,不仅为我国公共行政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行政范式,也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浅论创建法伦理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这是从治国方略高度做出的理论创新。法与道德在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法治与德治在治国方略上的互补性,崇法与尚德在公民意识中的统一性,说明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同时也证明了创建法伦理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的过程是公共权力在公共行政中的运行过程,公共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合法性、有效性、公共性及其与私人性的内在冲突。公共行政权力不仅是公共行政得以产生和有效运作的客观基础和逻辑起点,也是公共行政正义价值的客观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