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媒体的异军突起,特别是快速、便捷、超大容量的互联网,迅速融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俨然成为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研究新闻传播的专家认为:舆论传播正  相似文献   
2.
罗马俱乐部主席奥雷利奥.佩西提出的"新人道主义"理论,对于我们研究全球性环境、发展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实现有机增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文化教育来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的素质,同时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寻求经济增长与公平正义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对于当下的媒体,新闻界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我国绝对是媒体大国,但绝对不是媒体强国。毋庸置疑,这些年我国传媒业迅猛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媒社会"的新时代;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有所下降,新闻行业管理呈现"滞后"状态,由此带来诸多问题: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新闻误读屡屡发生,新闻表述不准确更是比比皆  相似文献   
4.
“高端占位、重大热门、可读性强”是时事新闻与生俱来的优势,这种优势早已被广大读者和各家媒体所看好。翻看当下各类报纸,无论是日报、晚报还是都市报,都将着力打造时事新闻作为报业竞争的制胜之道。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时事新闻的主要稿源来自于新华社,特别是由于重大事件的不可回避、热点新闻的别无选择等因素的存在,因而众多报纸时事报道的同质化,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报纸与读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供求关系,读者有选择、批评和淘汰新闻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认同是各类新闻包括时事新闻的生命。因此,时事编辑必须牢固地树立读者意识,把“三贴近”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始终,这不仅是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也是报纸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更应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跟进才能贴近。跟进,是在把握新闻价值的前提下,致力于新闻内涵的挖掘,调动诸多版面编排手段,实现新闻由点到面的链接、由外向内的深入、由此及彼的拓展,尽最大可能去满足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需求。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跟进…  相似文献   
6.
杨咏 《行政与法》2002,(11):18-19
行政道德是行政人员履行职责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在以德治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作为行政道德灵魂的行政道德观念端正与否,决定了行政的正负效应。为此,须在道德认识上、道德信念上和道德意志上强化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7.
虚假失实报道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杜绝虚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也一直在新闻界警钟长鸣。但时至今日,依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受众面前的虚假失实报道,从某种程度上说,呈现出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态势。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报纸已发展到厚报时代,另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阅读时间减少,不少人因此而"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所以有人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觉悟、反省与创新,它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乃至整体命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加强文化自觉自信,有助于从价值观与方法论两个层面提升当代中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已令媒体进入了对新闻作解释的时代。此话不无道理,信息社会的受众,求新求知的欲望愈发强烈,当一件新闻事实发生时,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知识。为此,不少新闻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版面,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有的在深度报道中更多地使用背景材料,深层次解析新闻;有的将新闻背景作为新闻稿件的附件,与主体新闻一并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