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这一点已经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然而,任何事物都有相伴而生的两面,竞争也一样。实践表明,正当竞争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的发展。不正当竞争扰乱经济秩序,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市场竞争,必须注意加强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正当竞争。这是现实的客观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搞清楚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以便使用法制手段规范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2.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总结近30年来中国经济法制定和实施的概念。然后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经验,本文首先对新中国经济法的产生进行了论述。接着,论述了经济,着重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法制定的基本经验,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法实施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八年十月,四川省首先在重庆钢铁公司等六个单位,开始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一九七九年一月,把试点范围扩大到了一百个企业,并作了十四条规定。  相似文献   
4.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同时作出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加强经济立法”的规定,指明了我国经济立法的方向。为了切实沿着国家根本大法指明的方向搞好经济立法,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立法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国家的经济立法是同苏维埃国家同时产生的。在政权真正地转归工人和农民掌握以后的第二天,即1917年11月8日(旧历10月26日),全俄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土地法令》。这是包含有崭新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法律概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曾经指出,刑法、民法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经济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法,在改革、开放、搞活的伟大实践中,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已经发挥了并将进一步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国法学界对于经济法研究的重视,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无论承认经济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学者,还是否认经济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学者,都在广泛谈论经济法。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与中国经济立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环境,本刊特开辟“法制建设”栏目。作为“法制建设”的开篇之作,本刊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紫烜,就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立法的影响,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这是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3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作出的一项重要规定.此后,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在1993年和1998年分别制定了以经济立法为重点的五年立法规划.随着这两个立法规划的贯彻执行,经济立法得到了加强,宏观调控有了改善.但是,这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相比,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所提出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需要继续加强经济立法,特别是宏观调控立法,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紫烜 《经济与法》2003,(12):10-12
法律责任制度是法的一项基本制度。经济法责任制度是经济法的一项基本制度。目前,我国的法律责任制度、特别是经济法责任制度还很不健全。而法律责任制度和经济法责任制度的健全,迫切需要明确法律责任和经济法责任这两个法学和经济法学的基本概念的涵义。可是,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着明显的意见分歧,远远没有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由党委集体领导、职工民主管理、厂长行政指挥向着厂长的中心地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转变,这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领导制度的重大改革。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厂长的中心地位和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确立厂长的中心地位和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及时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下简称《企业法》)中的有关规定,具有重要意义。厂长的中心地位,是指厂长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处于领导地位。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由厂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可见,厂长的中心地位,并不是厂长领导一切,更不是厂长可以独断专行。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是指党委在企业的思想政冶工作系统中处于领导地位。这就决定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党委领导,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由党委实际保证、监督。可见,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并不是实行党委的“一元化”领导,更不是书记一个人说了算。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和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