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网络在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正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公共空间。如何利用"网络公共空间"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网络公共空间"的特点; 大学生网民的特点和"网络公共空间"与大学生公民教育这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楚莉莉 《法制与社会》2011,(35):179-179,181
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信息透明性、虚拟性、平等性、自由性和较为广泛的受众等特点,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把双刃剑。它为政府提供了较以往更为快捷更为畅通的政务公开平台,为公民提供了全新的平等的政治参与的渠道,同时也在呼唤国人公民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创新机制和长效机制的研究是摆在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背景、意义出发,通过对当前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特点、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取得的成果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创新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楚莉莉 《学理论》2012,(35):278-279
天津电大高职(生活科学)学院从2010年春季开始面向全市开设了引进台湾空中大学课程资源的五门家庭生活类选修课程,开启了大陆地区生活科学教育进大学的先河。两年多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诸如地域文化差异、教学案例的适用性等问题。就此进行梳理,以期找到更好地深化两岸课程资源交流的,适应终身学期要求的远程生活科学教育模式,有力推动生活科学教育进大学。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教育对象掌握大量的公民社会理论,而是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能力,能以公民身份参与到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大学生社团具有NGO性质,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学生社团打造成公民教育阵地的主要途径有三:完善社团责任和监督机制;完善选举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楚莉莉 《前沿》2013,(13):27-29
随着网络公共空间的不断发展和日臻成熟,网络民主监督正在发挥着其势不可挡的作用.本文将从网络民主监督的概念与特点,网络民主监督的现状与党的执政安全,网络民主监督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三个方面探讨网络民主监督对党的执政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建民  楚莉莉 《法制与社会》2010,(4):234-234,238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考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实际实施情况良莠不齐,实效性有待提高。本文在利用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查阅国家级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情况,并在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的基础上对建设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长效机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