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1月,吉林大学启动《2004年定编设岗及聘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校4187名教师实行了聘任。越级聘任了6名年轻教师为教授、副教授;未聘、缓聘、解聘了272名教师,其中教授或副教授186名。被低聘的博士生导师明年停止招生。近200名教授、副教授在吉大“下岗”,算得上中国高校改革的“破冰之旅”了。前两年,北大的改革有始无终,实乃校方顶不住来自基层的压力。这一次,吉大义无反顾地实施自己的改革,动作如此之大,触及面如此之广,居然顶住了压力,算得上一个奇迹。诚如吉大一些被解聘教授所言,个人利益受点损失事小,撕破“面子”无颜  相似文献   
2.
欣岩 《当代党员》2007,(7):53-53
今年初,几个群众到重庆市九龙坡区信访办反映问题。信访办的人热情地为前来了解情况的政府部门的干部递上热腾腾的茶水,而群众一直讲到口干了都没人理,他们愤而向“市长公开信箱”投诉。  相似文献   
3.
欣岩 《检察风云》2011,(10):37-37
窃书不能算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曾拿这个理由为自己的偷书行为辩解。孔乙己偷书,是因为买不起书;孔乙己狡辩,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如今的读书人,买不起书的越来越少,但孔乙己却依然活着。活着的孔乙己已经不仅仅是某个人,而且包括了机构。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不同的是,今天的孔乙己早已不是小打小闹,而用上了机械化作业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法律框架已搭建完毕,处于完善阶段.一个人们所憧憬的法治社会,正在变成现实.然而,法治也是个"双刃剑",稍有不慎,我们既可能是违法者,也可能是受害者.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危言耸听.新近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中,和无体财产侵权有关联的,还真不占少数.据最新资料表明,截至2007年12月20日,仅北京市朝阳法院知识产权庭,2007年就受理了374件和知识产权相关的案件.全国的知识产权案件总量有多少,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5.
证监会批准的第五批境外上市企业名单中,农垦“北大荒”以其第一个农业概念股的独特地位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无农不稳”的理论在中国深入人心,农村的发展才意味着中国社会的真正发展,尽管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已有数年历史,但从未有过农业概念的企业走上市场,第一个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农业股在境外上市,历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欣岩 《检察风云》2007,(23):8-10
高校卖地有先例   2007年10月31日,国内许多媒体竞相爆出一条新闻:针对某些高校以"土地置换"方式"卖地还债"的问题,10月30日,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近年来,一些高校为解决债务问题打起了"土地"的主意,打算通过转让原划拨土地,获得土地收益用于偿还债务.……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法学院赵国玲教授在给英国学者伊冯·朱克斯《传媒与犯罪》中文版的序中写道:"传媒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的垃圾筒',其内容充满着色情、暴力、怪诞等成分.……  相似文献   
8.
欣岩 《检察风云》2011,(8):35-35
问题是社会的显著特征,没有问题的社会从来就不存在。即便是传说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界,神仙们也会经常搬弄些是非。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对待问题的态度。诸葛亮劝诫后主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此乃智者所言也。善恶不论大小,都要分清是非,方可趋利避害。在现实生活里,面对露水大小的成绩,有些人习惯于小题大做;一旦遇到了问题,则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是所谓的大题小做。  相似文献   
9.
欣岩 《检察风云》2007,(23):15-16
高校的资金链一旦处于崩溃的边缘,势必引起连锁反应:在建的项目被迫延期甚至停工,正常的教学科研经费因为学校财政的捉襟见肘,而受到影响.以吉林大学为例,今年春节前发工资都困难,校长不得不求助于省政府领导给银行打招呼临时发放贷款渡过难关.更有甚者,因为拖欠民工工资,个别地方还出现了民工围堵校门的讨薪事件.看来,帮助突出债务困局的重围,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和高校面前的一道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信任偏爱现象非常普遍。不少人对宠物呵护有加,因为他们觉得宠物最值得信赖。同样,对于人体器官,人们也有偏爱,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就是例证。宠物得宠,源于动物不会说话,没有和人同等的智慧。对眼睛的信赖,源于人相信眼睛不会欺骗自己。监督,面对面的眼睛监督,对监督者来说其可信性更大。然而,眼睛监督只是相对可靠,毕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