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社会燃烧理论认为,社会燃烧与自然界的燃烧相同,需要同时具备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三重因素。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燃烧的典型代表,其燃烧物质是参与者对政府和社会的各种不满情绪,助燃剂是政府和民众的信息交流不畅,而具有一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是点火温度。鉴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难预见性等特点,我们很难对其进行预防控制,所以,运用宪政方法对群体性事件进行防控,主要是运用民主手段、法治手段和人权手段控制燃烧物质和助燃剂,以达到防患于未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肖某,男,51岁,工厂工人。某年3月21日7时许,其妻金某报警称肖某于卧室内被杀。后据调查,肖某平素体健,末次进餐时间为3月20日20时。1.2现场勘验死者俯卧于地面,颈部缠绕双股滑动索套。身下大滩尿渍。尸体周围无悬吊点。当日11:53,于现场测  相似文献   
3.
关于行政调查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调查是行政主体做出行政决定之前收集必要信息的活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程序行政行为。相对人对行政调查的瑕疵有权要求救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林文勋提出“富民”阶层的学术概念和“富民社会”的学术体系,这是针对“唐宋社会变革”这一重大学术议题探究而提出的学术理论。该理论在汲取20世纪以来史学界关于乡村富户、庶族地主、地方精英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唐宋以来兴起的“富民”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中间层、稳定层、动力层,唐宋以后的中国传统社会属于“富民社会”的学术论断,并以此为基石,建构了中国古代社会新体系。这一理论在提出者的深耕和团队拓展研究中不断推进,在学界的响应、质疑以及相互对话中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若干学术论断,标志着“富民社会”理论的建构已基本成型。但也要看到,理论的建构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该理论提出者继续探究与之相关的深层制度问题和社会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民参与的宪政分析——以立法听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立法听证为基本表现形式的公民参与是代议制民主的必然选择。公民参与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是实现公民自由、社会正义和利益平衡的有效机制。应该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公民参与应该纳入宪政的视野之内,不是对代议制民主的否定,而应该成为代议制民主的补充和修正。公民参与的限度问题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6.
环境行政听证制度是环境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核心内容,是环境行政机关在行使环境行政职权时依据的法定程序,也是监督行政主体环境行政行为的重要程序,更是维护环境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必不可少的程序。我国的环境行政听证才刚刚起步,有许多地方需要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