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中国临终老年人医疗及照料费用居高,负担较大,贫困化与边缘化趋向严重——经济贫困;同时,许多临终老年人得不到基本的生活照料、心理关怀及精神慰藉等临终关怀缺失——社会贫困严重,生命质量较低.因此,有必要在反贫困行动中(包括反经济贫困与反社会贫困)构建质量导向型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武汉市参保单位职工调查所收集的资料,考察了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收支承受力的现状。研究发现,参保职工及单位对费用收缴的承受力比较高,而支付中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的费用承受力都比较低;费用收缴和支付环节都存在道德风险。集中在单位缴费和“统帐”支付环节;费用支付承受力的有限性客观上加剧了道德风险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个人账户改革为家庭账户等相关规避道德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是以房养老的形式之一。遗赠扶养在解决老人生养死葬问题的同时,也减轻了社会负担,弘扬了中华民族互助互利的传统美德。但制度的缺陷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导致权利义务不对等,责任难以细化等若干问题的出现。遗赠扶养协议的签订需要房屋完全产权、双方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前提;签订时需详细注明扶养内容,通知利益相关者以获得支持;协议签订后双方需履行各自义务,积极接受第三方的监督评估;相关部门需规范遗赠扶养协议签订过程,制定合理制度,以减少当事人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民事纠纷,实现另类养老合同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互助养老”是社会正式和非正式养老体系有机结合的重要模式,它内含了由老年人亲友熟人支持网络向社会陌生老年群体延伸的层级性互助理念。老年人在“互助养老”的过程中通过友爱互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被赡养”到“自助养老”的角色转换,在互助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助。老年社会工作者应重视老年人群体构成和老年个体需求的异质性,关注老年人同期群的身心特征,协助互助小组制定调适互助行为的规范,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互助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保障“互助养老”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养老保障需求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海霞  陈雷 《前沿》2010,(3):155-159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本文基于对空巢老人经济、服务及精神保障需求的分析,认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实施过程中存在观念滞后,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服务人员缺失,社会资源及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需求。提出应构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支持、服务内容多元化、社会合作参与、专业服务人员提供服务、评估监管机制健全、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层次保障需求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对贫困家庭的影响值得关注。利用西北农村地区撤点并校调研数据,采用交互、回归等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撤点并校对贫穷家庭和富裕家庭所产生的政策效应差异。结果发现,相对于富裕家庭学生,撤点并校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负向影响更高,正向影响相对更低,具体表现为贫穷家庭的学生相对有更大的学习压力、成绩提高更不明显、同学关系趋向紧张,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应从价值原则、政策目标、适用性、决策机制、政策补偿五个方面确立更为全面的政策考量体系,才能有助于重新认识、理解和调整现有的撤点并校政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