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深化认识,增强抓好村务公开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安泽县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村经济长足发展,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经济上的发展和自主带来政治上的要求和进步,群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日趋增强,迫切要求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农村财务与村政大事的监督管理。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干部关门议事,群众不知底细,理财不民主,村务不公开的现状,加之在某些基层干部身上表现出来的为政不廉、…  相似文献   
2.
王家国 《法律科学》2006,24(2):164-168
对于朗·富勒的贡献,人们似乎片面地将他定格在“法律的道德性”问题上,其实富勒的研究范围和理论贡献远不止于此,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同样是他毕生所关注的问题域,代表性作品有《法律的虚构》,……虚构是沟通概念与现实的桥梁,也是法律思维的必要维度。加强法律虚构理论的研究,对改变我们传统的政法思维、正确对待法律与建设法治国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3.
和谐哲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新任务。那么,和谐社会这个新主题与法治社会主题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关系,换言之,法治理念与和谐哲学各自维护和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标准,二者之间又当是何种内在关联?本文以文明秩序的范畴来理解和统合两种不同的行为标准,试图阐释法治理想与和谐哲学在文明秩序建构的过程中是兼容的。法治是一种法律文明的秩序,而和谐正是法治语境下的题中之意,是法治秩序理想下的道德之维与道德秩序,二者统一并兼容于中国人良善生活的建构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权利的互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作为一种话语,是现代法学甚至道德话语的基石范畴,在当今法学的研究和法律制度的建构中处于绝对核心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权利范畴的历史演化之逻辑过程的分析,指出权利范畴有着特定的社会根基和伦理要求,即权利的互惠性。通过对权利的互惠性之社会分析,进一步指出权利保护的对象是利益,但其本质不是利益,而是表征处于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利益关系"的一种话语虚构(fiction),是对利益关系中互惠性原则的一种制度化表达,故而权利本质是一种话语。最后,通过对作为话语的权利进行解析,力图表明作为话语的权利范畴和权利制度不能也无法脱离开其历史中凝炼进来的互惠正义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