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牵手夕阳     
你爸老了!这是母亲经常对我说的话。或许父亲真的老了,至少从年龄上来看已算是耆耋之年,他腰松腿软,读报纸要挂上老花镜了。 重阳节那天,我和父亲吃完晚饭,父亲猛地一拍大腿,说,糟了,瞧瞧我这记性。,我诧异地问什么事?父亲难为情地告诉我,说母亲特意下载了几首跳舞用的歌碟,因出门买菜.叮嘱他将歌碟放入母亲的皮包里.他竞忘了此事。父亲拿着歌碟.匆匆地出门而去,我忐忑不安起来,父亲这么健忘。会不会出什么岔子?  相似文献   
2.
香:牡丹的香是难以言传的,由于香味儿散发飘忽不定,又因品种不同而香味儿各异,很难捉摸,给人的只是一种香味的感受与美感。“竞夸天下无双绝,独立人间第一香”,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对牡丹花香的评价。唐代诗人李正封说:“压枝金蕊香如扑,  相似文献   
3.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民谣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富浪漫色彩的传统民俗节日"七夕节"。过去,民间对七夕节极为重视,节前到处张灯结彩、设香案,陈瓜果,宋代《东京梦华录》上说:"皆于街心彩  相似文献   
4.
朱熹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全祖望评价他的思想体系,"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本文并不是着眼于朱熹天理论、人性论、欲望论等社会思想的论述,而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出发,将南宋社会转型背景与朱熹理学思想建构的过程相结合,并分析其对于个人、宗族、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月季最惹人喜爱之处就是"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只要养护好了,月季一年四季都能浓装艳裹,嫣然怒放。这是月季与其它花不同之处。所以人们称她为月记、月月红、四季春,以及月光花、艳雪红、斗雪红等等。由于月季花形美丽,绰约多姿,而且品种繁多,愈来愈为人们所喜爱。许多城市选月季作为市花。江苏的常州、四川的西昌、河南的郑州以及广东蛇口市,还规划要建立月季城。在环境美化的高潮中,许多城市还出现了"月季街"和"月季小区"。至于公园里的"月季圃"、"月季园"更是吸引着众多游人流连忘返。国人对月季如此喜爱,外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欧洲,月季被誉为"花中皇后",被看成是众卉之魁。据说  相似文献   
6.
七夕节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了。我国古代的七夕活动,多种多样而且极富情趣。拜织女传说天上有一美丽、心灵手巧的仙女,名叫织女,最善女红刺绣,织绣的云锦天衣美妙绝伦。所以七夕晚上,一般人家都要拜织女乞巧。乞巧的仪式隆重而又浪漫,一般人家要在庭院摆设香案,供上瓜果和用面粉、糖做成的巧果。  相似文献   
7.
农四师七十五团重视解决民工关心的工资问题.春节前夕兑现民工工资177万元,辛苦了一年的民工们领到兑现款,怀着收获的喜悦踏上了返乡的路途。近年来,七十五团先后从内地引进民工250多人.近100人连续几年在该团从事基本建设。对此,团党委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栓住了民工们的心。  相似文献   
8.
"绝代只西子,众卉唯牡丹。——唐·白居易每当暮春时节,公园里的牡丹圃总是挤满了观赏牡丹的人群。牡丹花冠硕大,雍容华丽,千姿百态,秀韵迷人,为历代人们所称颂,被誉为"花中之王",是我国独有的名贵观赏花木。牡丹不仅艳冠诸芳,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它还是吉祥富贵、幸福繁荣的象征。牡丹原为野生花卉,《群芳谱》上说:"牡丹生汉中、剑南,苗似羊桃,根似芍药。"南北朝时开始人工栽培,隋时进入宫廷园林,  相似文献   
9.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俗传统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民间则称"七月半"、"亡灵节",亦称"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道教宇宙观认为天、地、水三界,为天官、地官、水官三界府署统辖。民间通称的"三界公",指的就是三界众神即天官、地官、水官。东汉末年,天师道综合了道家的宇宙观,首次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历经两晋南北朝,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了在一起。唐代时,官方把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日制度化,成为祈求大上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届时皇帝还要率百官参加节日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