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香港《少年犯罪者条令》(香港法令·226章·1977年修订)明确规定了儿童与少年的区别。儿童为14岁以下,少年为14岁以上、16岁以下。少年法庭有除杀人罪以外的犯罪的审判权。缓刑(《犯罪者缓刑条令》)、感化院、缓刑犯收容所以及为不良少女设置的教养院等,由社会福利局管辖。缓刑监督官负责对释放的缓刑犯进行监督以及从事其他社会调查工作。矫正训练中心(收容14岁以上21岁以下的青少年)由矫正局管辖。  相似文献   
2.
自本刊复刊号和今年第二期发表关于抢劫罪的既遂、未遂的讨论后,在司法界引起大家的重视,本刊陆续收到不少来稿.现将来稿的不同论点摘要如下,以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动是指由某些社会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其他社会成员共同从事某一行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为了追求一定的社会效果和目的,总是希望有较多的人员参与其中,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和力量。社会发动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它在统一社会意志,聚集社会力量,推动一定社会目标实现的同时,也往往对社会管理活动带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关于财产刑适用与执行问题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评估江苏省财产刑的适用与执行状况,充分发掘财产刑应有的价值潜能,实现刑罚的科学化、合理化、个别化,使财产刑的刑罚功能实然化于刑罚适用的司法实践过程,2004年,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财产刑的适用与执行问题展开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以5年为时间跨度,以全省各市、县、区两级法院为调研对象,首先调取了全省两级法院1998年-2003年间审理的所有适用财产刑经济犯罪案件①的相关统计资料;其次,还重点抽查了苏北、苏中、苏南共7个中级法院、7个基层法院2003年间审理的1038件一审生效刑事案件,并和上述法院的部分同志进行了座谈;此外,还对…  相似文献   
5.
<正> 一、监护对象并不是一切具有违法行为的少年都是监护对象。因为有的少年,虽有违法行为,但如认为尚无监护的必要,就不能作为监护的对象;即使根据违法事实,认为有进行监护的必要,仍然可以按照少年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不给予监护处分。少年法第三条第一款列举的交付审判少年为:  相似文献   
6.
田幸 《政治与法律》2006,(3):115-118
《刑法》第93条关于“委派”的规定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时代色彩,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格格不入;片面强调保护国有资产,破坏了《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从长远计,上述立法规定的内容应予摒弃。无论对于国有参股或控股公司,还是私营公司、企业的财产,刑法都应按照新修订的《公司法》第三条规定的精神,作为法人财产权进行一体保护。对于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从事的职务犯罪行为,刑法应当提供统一的评价尺度,不应固守传统的“身份论”或“血统论”。  相似文献   
7.
建立少年法院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立法成果相比,我国少年司法机构的建立大大滞后了。建立少年法院,有利于对少年案件量刑的综合平衡,确保司法公正;有利于少年案件的“延伸”工作,确保对少年被告人的教育、感化工作;有利于检察机关对少年案件的审判统一实施法律监督;也有利于探索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执行落到实处,本文并对未来少年法院的基本模式作了构想。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审判工作实际,从人民法院的司法保护、政府保护、社会分类保护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强化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9.
菊田幸一  高风 《中外法学》1982,(3):31-38,73
<正> 一、序言众所周知,我国现行少年法是在美国的标准少年法院法的影响下起草的。然而,美国对于该标准法,以后曾在1949年和1959年分别进行过修改,而与该标准法组成一体的少年法院准则,也在1966年进行过第二次修改。目前,在美国对于现行少年审判制度的批判观点也出现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首先,是由约翰逊总统特命设置的"犯罪对策委员会"于1967年2月向总统提出的报告书——《对自由社会的犯罪挑战》。在该报告书中,强调指出,对于过去的少年法院运动的应有态度,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反省。第二,就是联邦最高法院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谈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司法体制改革,不是机制方式的简单转变,而是理念观念的重大革新。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全社会普遍的公平与正义,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司法公正观。没有科学司法公正观的指引,司法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停步不前,改革遇到矛盾和阻力就会反复无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