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形势的变化,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罪立案标准的司法解释应当进行如下修订:第一,克服与其他刑法解释之间相冲突;第二,完善某些立案标准的具体内容,使之更加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第三,增加对某些问题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论自诉案件自首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起诉制度。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追诉权行使主体的不同,公诉案件是由国家公诉机关主动追究犯罪,而自诉案件对犯罪的追诉权在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由于追诉主体及诉讼程序的重大差异,自诉案件的自首必然有别于公诉案件,而具有自己的特征。本文拟对自诉案件自首的司法认定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农民负担过重,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现行的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法律不配套且不完善.解决农民负担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农民负担的法律控制机制,本文对建立这种机制的基本原则和架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不知法不免责”(Ignorantia juris non excusat)原则起源于一概不允许认识错误的诺曼底时代的绝对责任,它意味着行为人“在作为主观的犯罪成立要件的犯意中,不要求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1〕在传统上,理论界一般将刑法中的错误分类为“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事实认识错误在13世纪的布莱克顿(Bracton)的教科书中,已经被承认为抗辩理由;与此相对,关于不知法律或者法律认识错误,却一直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乃至不影响量刑,于是形成了以下局面:不知法律有害,但不知事实无害(Juris ignorantia noeet,faeti nonnocet.)。换一个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行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起诉制度。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追诉权行使主体的不同,公诉案件是由国家公诉机关主动追究犯罪,而自诉案件对犯罪的追诉权在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由于追诉主体及诉讼程序的重大差异,自诉案件的自首必然有别于公诉案件,而具有自己的特征。本文拟对自诉案件的自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并就教于各位同仁。一、自诉案件是否存在自首有人认为,在自诉案件中,原告人、被告人明确,犯罪事实清楚,情节轻微,并且对犯罪的追诉权在受害人,国家对自诉案…  相似文献   
6.
竹怀军  林楠 《求实》2000,29(9):31-32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必要性(1)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刑事诉讼规律的必然要求。(3)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掌握国际人权斗争主动权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著作权刑法保护的缺陷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罪名 ,对严重侵害著作权的行为进行刑惩。但与国外著作权刑法保护相比 ,无论是在刑事责任主、客观归责的条件还是著作权刑法保护范围、刑罚惩罚的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必须对刑法进一步完善 ,才能与国际社会著作权刑法保护相接轨 ,也才能使刑法与我国的著作权法保持协调  相似文献   
8.
竹怀军 《河北法学》2004,22(12):57-60
在我国刑法中,劫持航空器罪的行为对象主要是民用航空器,但也不排除特定条件下的国家航空器。本罪中的"暴力"是专指对驾驶、操作人员实施袭击或其他身体强制。"胁迫",要求不但能引起对方恐惧,还必须达到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程度。"其他行为"是指违背航空器合法控制人的意志且属于暴力、胁迫之外的,使航空器合法控制人不知反抗的行为。行为人只有着手实施了"劫持"行为并实际控制了该航空器的程度,才是犯罪既遂。  相似文献   
9.
竹怀军 《河北法学》2006,24(7):39-43
私分国有资产罪不具备"为了单位的利益"这一单位犯罪的必要要件."单罚制"不符合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发展趋势.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是且应当是自然人,而不是单位.  相似文献   
10.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法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刑法相比较,我国《刑法》第330条关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立法应作如下修订:第一,扩大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中“传染病”的范围,将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也纳入“传染病”的范畴;第二,将故意妨害传染病防治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罪名,并设置独立的法定刑;第三,取消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体和行为方式的限制性规定;第四,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危险结果和实害结果设置不同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