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官员问责制与建设责任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建构责任政府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2004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因此,他强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就为中国政府的自身建设和官员问责制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一、建设责任政府,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诉求和行政改革的目标指向。首先,建设责任政府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诉求。“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理念,民主政府不仅要求政府是有限政府、高…  相似文献   
2.
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由列宁首先提出来的,它已成为无产阶级国家和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强调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问题,对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回顾国际共运,特别是我党建设的历史,可以发现: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过程中,我们对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及实践却经常出现偏差。为此,重新认识与分析民主集中的辩证统一与协调运行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此作一番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从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遇到的一个重要课题。他们虽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艰辛的探索,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社会主义实践的限制,他们只是在宏观上指出了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而没有明确指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一文中,不仅指出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和平共处是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则,而且提出了和平共处原则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7页)的观点。这是对和平共处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不仅明确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指明了搞好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而且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要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 ,正在进入一个由信息业推动 ,以生命科学、超级材料、航天技术等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发展给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同时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理论研究带来了许多影响。一、新经济使生产效率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正在进入一个由信息业推动,以生命科学、超级材料、航天技术等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发展给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理论研究带来了许多影响。因此,研究“新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新经济”的含义与特征。1.“新经济”的含义。“新经济”这一概念是1996年12月30日一期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关于公务员"聘任制"的规定,是我国公务员任用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措施.根据规定,部分非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可以通过聘任进入公务员队伍,并对其依据公务员法和聘任合同进行管理.实行聘任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机关对一些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降低对一些辅助性人员的用人成本,形成一种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弥补委任制任用方式的僵化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着能否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重要的战略步骤;也是一个关系着我党能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根本要求;更是一个关系着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