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法学核心课程教材作为法学教育的范本,其编写应当采"实质主义",持"概念、规则和原理"之内容取舍标准;秉"概念基础、原理主体、规则支撑"之撰写范式,力求核心课程之间内容耦合完好,并为非核心课程留有相应空间.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国宪法第5条、第11条和第15条均支持政府监管企业,并且"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煤矿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一个从中央垂直到地方的煤炭监管系统,但是这种监管法律体系和监管部门系统并没有有效遏制矿难事故。在这种情况下,接受美国启示则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3.
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到近现代代议制民主,再到当代协商民主,协商始终是民主的核心要义。过往协商在中国以政治协商的独特形态存在,随着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及其功能的发挥,协商领域日益扩大,协商与民主有机融合并昭示出中国宪政民主演进的新逻辑。从政治协商到社会协商,从行政决策领域引入协商民主到浙江"温岭协商民主模式"的确立,从"公民动议司法解释立项"机制的建立到海峡两岸通过协商达成最新成果,协商民主正日益孕育为中国宪政民主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法律监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国有企业脱困过程中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仍然严重存在等诸种事实表明 ,国有企业依靠放权让利来解决激励问题所产生的经营者权力失控之次生负面结果仍严重阻碍国企脱困。如何解决国企进一步改革所面临的这一重大问题 ,理论界可谓见仁见智。经济学界提出了相关治理机制理论。站在法律视角 ,放权必须与控权有机结合才会促使权力有序运行 ,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认识 ,本文以监控机制为视角 ,对英、美、法、日、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有企业监控的法律进行考察 ,并以之为基点审视中国法律对控制、约束国企经营层非法行为 ,确认国企经营层经营活动合法性和对违法行为加以矫正的规定。比较两种不同所有制的国家对国家投资企业在监控主体、监控方式、监控效力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以期为我国合理配置控制权、硬化企业约束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进而为实现九届人大提出的三年国企脱困目标创造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合同定位为民商事合同,似乎是对政府采购合同在宏观上具有民商事合同的某些性质作了准确定位。然而,微观分析这一定位,可以发现它既未反映合同类型化的法制演进逻辑,更与政府采购合同国际发展趋势不一致。政府采购合同的本质属性明显有别于民商事合同,属行政合同。  相似文献   
6.
私有财产权已成为公民基本人权,其权利属性从法理上为私有财产权行政法限制得"依据法律规定"提供了正当性;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相关条文为私有财产权行政法限制事项须由法律规定提供了宪法基础,现实中遏制私有财产权行政法限制"法出多门"等现象则为其提供了实践动因.  相似文献   
7.
政府采购法制之发展路径:补正还是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2009年立法工作规划》明确将《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列为重点立法项目,期冀以此完善实施不尽理想且近年来多为理论界批评与诘难的政府采购法制。借助具体化技术制定实施条例以解决法制不明确、不具体、缺乏操作性等问题是一种立法技巧与智慧;但希求其消弥政府采购法内在矛盾与冲突,则既基于错误的认识前提,也是对法制变迁传统路径之依赖。它不仅不能真正走出政府采购法制实施不理想之困境,反而进一步突出和固化了政府采购法制的内在不协调,增加了必须加以治理的新问题。现代制度变迁"硬核"理论和功能主义立场则昭示:重构才是政府采购法制变迁的应有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采购法制之根本症结及其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政府采购腐败和高价格所致政府采购价值落空问题备受理论界的关注,学者们从制度视角对其进行了多方位反思。制度层面的审视将症结归因于政府采购主体、质疑投诉、合同等具体制度之缺失。其实制度的不足与其背后深层的立法思维模式、立法力量主导模式、政府采购权体制结构安排更具关联性,深层地看其根源亦在于此。由是,根本解决政府采购现实问题之策略应为:促进政府采购立法思维模式从片面吸收国际先进法制向注重中国语境基础上与国际法制接轨转换,立法力量主导模式要由行政主导向立法博弈转换,采购权体制结构设计模式需由侧重监督向侧重制约转变,进而依统一立法模式、循采购权制约理路对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9.
法治社会——中国法治进程的最终目标——兼评郭道晖先生的《法的时代精神》●李双元肖北庚党的十五大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跨向21世纪的“法治时代”。中国法治时代呼唤时代的法学,...  相似文献   
10.
政府采购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采购法》在设计当事人权益保障制度时 ,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仅限于投诉 ,并明确排除政府采购合同 ,具有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