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由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决定的。讯问的录音录像在实体意义上是固定口供的手段,在程序意义上属于视听资料证据。讯问录音录像与笔录的同步范围要限定为同案件有关的口供。对录音录像资料的制作必须进行控制,并以相关措施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社会化已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做为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向社会化发展已是必然趋势。 养老保险社会化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社会化发放这一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因为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看待世界与处事的视角也极大地区别于成年人,大多数少年犯犯罪原因简单得令人吃惊,有的孩子仅因“强出头”而沦为罪犯。  相似文献   
4.
面对未成年刑事罪犯,法官往往在"怒其不争"的同时"哀其不幸"。看着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少年犯案件的审判法官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这是我审理的一个极其普通而又有代表性的故意伤害案件。说它普通,是案情简单,毫不复杂;说它有代表性,是在这类案件中,法官所投入的爱心是贯穿在这类案件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肖志勇 《法庭内外》2007,(11):49-51
聋哑人的世界,无声的世界。其中,身残志坚的大有人在,同样,因为生理残疾导致心理残疾而致犯罪的人也不少。聋哑人因为与他人无法进行正常的言语沟通,聋哑人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聋哑人社会圈。聋哑人自身心理和生理的缺陷使其容易遭致社会公众的歧视,在心理失衡和物质需求膨胀的双重作用下,他们极易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救助站困境     
承载着“扶危济困”职责的救助站,从收容遣送站脱胎一年半以来境况如何?它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贫弱者的天堂,还是懒汉的福地?选择了春节前后万家欢乐的时段,本刊记者走进全国多个城市的救助站,来到流浪者身边,探询一个真实的现实。我们看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取代收容遣送制度仅仅一年多,救助的乞讨人员就已经超过67万,“以人为本”的制度展现出了它超凡的“魅力”。有人因此将之称为“中国社会福利立法的开端”。但福利制度的称谓却丝毫未能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摆脱由于制度缺陷所引发的种种窘相:救助人员鱼龙混杂、难辩真假,救急场所变成了傻子“集中营”、儿童乐园,甚至义务养老院、公费医院。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大量的乞讨人员不买救助制度的账。救助与拒绝救助之间的路究竟有多远?新生的救助制度如何走出困境?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夏学銮教授开出的“药方”是尽快制定一部“中国乞丐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