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前,在日渐凸显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中,因心理因素、法制意识淡薄导致犯罪的占有相当比例,若不对已走在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开展心理援助等有效的挽救措施,就不能降低失足青少年的重新犯罪率,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稳定。应当围绕青少年犯罪预防心理援助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合理性与制度框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索尝试,以便更有效降低青少年犯罪比率。  相似文献   
2.
轻刑不起诉和刑事和解都是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内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制度,二者在解决刑事冲突方面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而如果将刑事和解纳入轻刑不起诉制度范畴内,使之成为轻刑不起诉的前提和基础,则可以有效克服二者的缺陷,真正发挥制度的功能,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检察环节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蕴涵于检察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家庭暴力引发的故意伤害犯罪处理模式,可以管窥这一功能的独特作用。当前我国的刑事程序提供的救济方式并不尽完善,解决这一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造与创新,协调公诉权与私人处分权的关系,增强程序的可操作性,保障被害人正当的程序利益。  相似文献   
4.
公诉权的属性问题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检察权的性质,并进而作用于司法职权配置和司法体制建构.然而,公诉权的属性问题却也极其复杂.现代检察制度历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完善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创新,其所带来的检察权理论的发展使得探究公诉权属性显得更具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深化检察制度改革必须解决公诉权属性的定位问题,在法律监督体系下进行属性选择与制度构建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苏琳伟  邱远典 《学理论》2010,(24):132-134
检察文化是在核心理念规制下对检察制度的正确反映并具有积极能动作用的一种观念形态,这种狭义上的概念解析有利于确保检察文化建设的有序化进行。检察文化围绕“人”这一中心形成了检察价值观和检察权力观两项核心理念,并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付诸实现,其目标通过四个方面的建设成果得以展示体系化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博登海默认为法律是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但该观点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正义与秩序二者本身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考量事物,将正义的主观标准强加在秩序价值上并不能真正达致一种完整的和谐。从法律理想目标的新角度来考察,不管法律的基本价值是正义、自由还是秩序,这些内容最后都必然着眼于人类冲突的解决,只有解决人类冲突的法律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苏琳伟 《法学论坛》2012,(1):95-101
刑事诉讼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虽然成为通说,但解决人类冲突纠纷的最根本任务却容易被忽略。刑事诉讼制度发展过程中,被害人的地位与权利经历着起伏的过程,即使如今已受到重视,但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权仍是一大难题。以牵涉身份关系的刑事案件作为探讨公诉权边界问题的特定场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公诉权自身的完善和化解社会矛盾均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