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法家思想体系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力图从“救世论”、“富强论”、“耕战论”、“性恶论”、“法治论”、“尊君论”六个层面来分析法家思想体系及其内在逻辑联系 ,以使我们对法家思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论述包拯吏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即民本主义入手,阐述其吏治思想的具体内容,重点分析了其关于“任德治吏”与“以法治吏”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将其吏治思想与现代法治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包拯吏治思想对现代法治的若干借鉴,如法治须以民主思想为基础;现代“吏治”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更要注重吏治。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警察院校应如何改革发展,理论上有各种探讨,实践中有不同探索。在分析当前我国警察院校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警察教育发展取向进行述评,提出新时期我国警察院校发展的一些对策思考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方略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将中国古代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同现代社会主义法治进行比较研究。阐释并分析了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及其利弊;从治国方略、治国主体、法律原则、法律内容四方面指出了儒、法两家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的原则区别;进而提出,应在加强法治建设、民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方面,借鉴儒、法两家治国主张中的合理成份  相似文献   
5.
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精髓是其法治思想,即“依法办事”的思想。对于“依法办事”而言,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关键,而“信法”则是思想意识条件。本文论述了董必武关于正确认识“信法”与“守法”关系的意义,当时“不信法、不守法”现象产生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以及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从而使人民信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董必武“信法”与“守法”思想在当前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等公安法学教育之两大关系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教育与公安教育的关系是:法学教育为体,公安教育为用;法学教育铸魂,即铸造"四个忠于"之魂,公安教育增能,即增长才能、技能.法学教育与公安法学教育的关系是"母体"与"子体"的关系,或曰普遍性与特殊性、本色与特色的关系.公安法学教育既要遵循法学教育的一般规范和规律,又要体现公安法学教育的特殊性,即要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为公安实战服务.  相似文献   
7.
高等公安法学教育两大关系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教育与公安教育的关系是法学教育为体,公安教育为用;法学教育铸魂即铸造“四个忠于”之魂,而公安教育则是增能即增长才能、技能。法学教育与公安法学教育的关系是“母体”与“子体”的关系,或曰普遍性与特殊性、本色与特色的关系。因此,公安法学教育既要遵循法学教育的一般规范和规律,又要体现公安法学教育的特殊性,即要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为公安实战服务。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当今中国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将对我国今后长期发展的实践产生实质性和全面性影响的指南针.也是我院教学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南针。针对我院教学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不断提高我院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我们必须求真务实,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教学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9.
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论纲萧伯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其核心是它的价值观。而儒家价值观即展开于与人的存在及文化创造相涉的一系列关系,如天人关系、力命关系、群己关系、义利关系、理欲关系等关系之中,并在总体上表现为一个相互联系的价值观体系。其中,义利...  相似文献   
10.
健全和完善现行的环境资源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当前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对我国环境资源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司法解决机制、私力或社会解决机制的现状和缺陷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环境资源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