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世纪初年革命党人的时代意识 ,是洋务维新以来中国人从世界论中国 ,在世界资本主义一体化的多维联系中努力寻求中国发展坐标这一思想历程的延续和展开。革命党人对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准确判断、对民族建国主义的时代主题的揭示、对帝国主义时代来临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弊端所表现的困惑 ,都集中代表了辛亥前后的革命党人对本世纪初年的世界和中国的深沉思考。革命党人的时代意识呼唤并牵引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在百年沉重的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切实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反右扩大化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异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发生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了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挫折与断裂。这一严重的后果首先经由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域而凸现出来。此后,群众性的政治运动此起彼伏,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削弱,个人崇拜日渐盛行。这些日益扭曲和变形的政治生活的不断积聚和发展,终于导致了化大革命时期政治危机的总爆发。政治发展过程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就阶段性而言,“化大革命”前10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异常发展,实际上成为“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连续性来说,反右扩大化后20年间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挫折与倒退,又为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是新时期中日关系的开拓者,也是同一时期中日友好的坚定支持者.从70年代中期开始,围绕着中日世代友好这一主题,邓小平先后就"反霸"、学习日本、中日经济合作以及80年代出现的诸如"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光华寮"、日本防务费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述.这些论述,带有明显的方法论特征,其中所展示的世界意识、理性精神和创新思维是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沿着"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道路,努力奋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