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当前,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又一重大步骤,政治文明问题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成为学界关心的热点话题。近几年来,学者们在政治文明的含义界定、特点、内容,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探讨,取得了很多颇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成果。但所有这些探讨往往多局限于政治学等具体科学范围内的近距离的剖析。事实上,政治文明建设是需要更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复杂问题,其中,哲学的角度无论在层次上,还是在视野上,都更高、更广,因而分析也更深刻,理应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和先头兵。本文试从哲学思维方式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角度分析当前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规律被视为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曾经处于风口浪尖的历史规律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被人"遗忘"。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所谓多元化和"个体化"时代的到来,传统上那种"见物不见人"的历史规律观与现代人渴望更广泛的自由选择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彰显。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历史规律与自由选择从蒙昧的"合"到有意的"分",再到更高层次"合"的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马克思理论论述了客观规律和自由选择的辩证统一,西方左翼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以动态的学术思想史视角对马克思各阶段文本进行脚踏实地的解读,因而难以发现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中经济、文化两条线索的交织,结果与前苏联理论家一样误读了马克思历史规律与自由选择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规律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概念,成为20世纪思想论争的焦点之一.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自由主义者在此问题上形成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世纪末的苏东剧变,似乎给这一争论画上了句号,对错似乎一目了然.但实际上,当我们进行世纪回眸时,却发现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解规律问题时,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客观性与主体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及规律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失误.这些失误之产生有理论认识、思维方式、现时的政治斗争及领袖个人等主客观因素.正是这些失误,不仅有碍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因而,肃清和纠正这些失误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大海归群体要抓住当前发展机遇,用战略思维解决创业方向的问题,用创新思维解决创业道路的问题。政府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创新创业环境。要搭建有权威、有影响、有内容、有前景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对海外创新人才的政策扶持网,为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董新春 《新长征》2006,(6):44-45
长白县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真正让农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缺氧缺糖(OGD)损伤24h内的形态学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变化。方法使用出生1-2d的Wistar大鼠,取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连二亚硫酸钠加低糖培养基制作神经细胞OGD损伤模型,损伤后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Western印迹法观察MAP-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OGD损伤后1h,少数神经细胞突起缩短;伤后6-12h神经细胞胞体明显皱缩,多数细胞突起缩短或消失;伤后24h神经细胞形态部分恢复,部分突起重新出现。Western印迹法显示,MAP-2在神经细胞OGD损伤后1h表达降低,伤后12h达低谷,24h表达升高。结论 OGD损伤后,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形态及MAP-2表达随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董新春 《理论学刊》2012,(5):123-126
在鲍德里亚看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础性概念的历史规律,并非像人们所认为和理解的那样具有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其中蕴含的决定论思维也难以成立.它们都是遵循着“生产的逻各斯”,笼罩在“生产”、“生产力”等“商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预设“阴影”下的意识形态概念.20世纪,“消费”占据了现代社会的统治地位,“符号的政治经济学”取代了“商品的政治经济学”,以往“生产之镜”中的历史规律理应被彻底否定和解构.鲍德里亚的“解构”对象事实上只能是传统中教条化的历史规律观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规律理论,但他从“消费”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生产”之根的摇撼及所作的“片面而深刻”的批评,对于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深化马克思主义及历史规律问题的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必然性作为历史规律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特征,在20世纪伴随着历史规律存在性问题成为国际理论界的争论热点。大致形成了“严格必然论”“偶然论”和“可能论”三种观点。它们各有侧重与可取之处,但又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因此,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区分“偶然内的必然”与“偶然外的必然”、坚持“理论的必然”与“现实的必然”、“客观必然与“主体能动”的辩证统一,不仅有助于拓展历史必然性问题的研究视野,对于深化历史规律存在性问题的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对历史规律的理解上,苏联学界一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误.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是以教条化、绝对化、实证化为特点的传统历史规律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其后,苏联学者在不断反思和修正这种历史规律观的同时,又使得自由主义的个人自由至上、价值多元论等核心理念逐渐被全盘接受下来,并使其在思想渐变中走向反向的质变.  相似文献   
10.
浅析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司法实践中的一起案例出发,通过实例对间接故意有无未遂以及在概括故意支配之下,数个被害人受伤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做了法理上的探讨.文中以理论切合实际的方法,深入浅出地辨析了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对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