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赵尚志,1908 年10月26日出生 于辽宁省朝阳县王伦沟喇嘛沟村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赵尚志考入哈尔滨著名的许公中学,在校期间接触了孙中山、李大钊的著作以及进步书刊。后经同学介绍,赵尚志结识了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书记吴丽实和彭守朴。经后者介绍,年仅17岁的赵尚志成为东北地区早期党员之一。 1932年6月,以王明为首的临时党中央无理指责并改组了满洲省委。改组后的省委追随王明“左”倾路线,开除了赵尚志的党籍。 逆境中,赵尚志并没有改变对党的忠诚,也不改抗日的决心。1933年10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赵尚志  相似文献   
2.
澜涛  蔚然 《新青年》2005,(9):24-26
一位巴基斯坦小伙子,怀着对古老中国的向往,辞去了令人艳羡的飞行员职业到中国留学。做门童、端盘子、做外教……从最底层一步步的向前跋涉。在经历了贫穷、艰辛和屈辱后,他终于凭借着信念、坚韧和执著,迎来了人生辉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已被中国一家知名外语学校聘为副校长,他对记者自豪地说:“在中国,我是从零开始的!”从飞行员到饭店服务生,再到外籍专家,绚烂暗淡、暗淡绚烂的轮转中,一个外国青年是如何在中国演绎出成功佳话的呢?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性刚节廉的清官。范仲淹,字希文,出身微寒。他的生父虽博学能文,但一生都未得显宦。其养父也只不过是七品芝麻官。但两人都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范仲淹20多岁时,辞别老母,远赴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应天府书院,投...  相似文献   
4.
朱彬  杨蔚然 《半月谈》2005,(3):55-5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大,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人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5.
风中泪     
2001年6月7日,在忐忑不安中度过近一年时间的吴晶吴梅姐妹俩终于接到了判决:姐姐吴晶被判处死刑,妹妹吴梅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法庭上,吴晶看着面容憔悴的妹妹,长叹一声:“妹妹,都是我害了你呀!是那糊涂的姐妹情害惨了我们这一家人啊!”  相似文献   
6.
1942年秋末冬初,日军在山东进行“大扫荡”。我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由滨海向鲁中转移,过沂水后,被日军围困。在突围中,时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秘书长的李竹如同志不幸牺牲,年仅37岁。李竹如同志的牺牲,使我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导,一位杰出的新闻战士。 1905年1月5日,李竹如生于山东省利津县。在他还未出生时,其父即已去世,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 李竹如在家乡利津读完小学,考入惠民第四中学。在中学期间,他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初中毕业后,他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高中部,后因学校停办转入正谊中学高中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而李竹如正是在这种白色恐怖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李竹如受到当局的缉捕,在乡亲们的掩护下  相似文献   
7.
以十四大的胜利闭幕为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深刻理解这一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同毛泽东理论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各国都普遍遇到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把共产主义划分为高级、低级两个阶段,但对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没有也不可能有更详细的论述;列宁提出过社会主义也要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的理论,但也未能明确划分。真正在理论上比较早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提出:“社会  相似文献   
8.
你见过猫上树那种抓挠吗?有时心里就像那么难受。我们也是人啊!就是生错了地方,不知道老天为何对我们有这样的惩罚啊?看着妹妹眼神一天比一天忧郁,我简直感觉自己不配当哥哥。我们还能抱怨谁呢?怪父母把我们生在这里?那是不合天理。我只能怨自己没本事,命不好,生在这么个祖辈穷  相似文献   
9.
蔚然  吴迪 《检察风云》2011,(16):65-67
"旅游团"、"购房团"、"炒煤团"、"炒蒜团"、"炒油团"、"波士团"等由富人们组成的各种令人羡慕、有地位的"团队",在媒体已不鲜见。然而,"乞讨团"在媒体上很少见过,有谁愿意把这一"团体"的"行动"诉诸报端呢?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