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加入WTO后,我国传统的“依法行政”将因目际经济全球化而发生诸多变化。WTO规则将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成为我国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法律依据。我国的依法行政将不再完全属于国内行政管理问题.而要受到国际协议更多的制约.传统的行政法理论以及由此指导下的行政模式都将面临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机关制定了大量的法律,但法律的实施状况令人担忧。其中法院生效法律文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问题几近积重难返。分析执法机关执法难的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一、执行困境的社会基础执行,意指强制执行,即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债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实现债权人的权利。执行程序不是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裁判,而是实现已经裁判确认的权利。因此,生效法律文书如得不到执行,不仅使债权人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且严重制约国家市判权的行攸,致使法律实现的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就推进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制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作了全面部署。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方面。正如《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所强调的那样,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4.
满足合理性要求的行政规范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因为这样的行政规范能够在价值合理性的基础上实现工具合理性,即以相对较低成本谋求多数人利益需求。因此,必须预设行政规范目的是从“众意”中寻找“公意,”而且规范的内容是对经济和社会的适度干预,设计满足简单而公正的要求的具体程序制度,并建立对已经生效的行政规范的审查、监控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使制定出来的行政规范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正>"老城厢"是上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祥地之一。由于是老旧城区,公共设施等配套建设相对滞后,改造难度较大,私搭乱建、无照经营、马路市场、环境脏乱已成痼疾顽症,被列为上海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2016年,结合"补短板"的要求,黄浦区启动了"重塑老城厢"综合整治行动。其中,由黄浦区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的集中整治无照经营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赞誉。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公司不公平关联交易行为的公司法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我国公司不公平关联交易行为的公司法规制张雅斌蔡爱平基于股东支配权的公司运作体制,有控制地位的股东可利用表决权的影响力优势,对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作出安排。其行为后果往往形成这样一种利益格局: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给控制股东带来的额外利益是以牺牲公司及其他...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在立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因此,广大劳动者对于法律的颁布热烈拥护。用人单位则对这一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法律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用工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宪政框架下,现代行政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希望在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在考量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时,既要基于公民权利至上的逻辑起点,也要正视现代行政权力扩张的基本事实。新近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对权力(利)框架进行重构,在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这一对应层面对权力(利)关系进行诠释,取得瞩目的突破。在宪法保护人权和保护私产的思想指引下,只有在“公民私域权利自由”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民公域权利自主”的积极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公民权利至上和人身彻底解放的终SE目标。  相似文献   
9.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青年学者笔谈会”一文中,郑婷论述了全面发展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罗峰指出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徐学通论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辩证统一;蔡爱平指出了依法执政是党执掌政权的基本方式;矫海霞认为要加强执政能力的制度化建设;赵刚印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要作到理论、制度与人的统一;唐珏岚提出了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六大能力;翁笑冰指出要培育发展社会自治组织,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刘建洲指出要警惕断裂社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法治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高度共融法 治国家的建设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必须从经济、社会、法制、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法治国家的建立 ,必须依赖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体制改革的社会基础、正义弘扬的法制基础、法治导向的文化基础等共同的基底塑造来实现。而在诸多要素中 ,文化要素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法治文化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 ,法治从来就是和民主相联系的。法治的根本精神 ,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法治的根本力量 ,在于人民的 拥护与支持 ;法治的核心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