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等电聚焦理论60年代初被提出,此后不断被发展及应用,1982年意大利P.G.Righetti[1]建立了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ImmobilizedpHGradientsIscelectrofocusingIPGIEF)。IPGIEF克服了缓冲能力不均一,pH梯度不稳所造成的“平台现象”等缺点,灵敏度提高了10倍,电泳结果更完美,故此项技术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八十的代末,我国少数生物学实验室开始使用此项技术,但国内至今还未见有IPGIEF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报告。本文应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技术对人血清GC进行分型研究并与传统的两性载体等电聚焦做了比较。材料与方法一、样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加免疫固定技术对人血痕进行类粘蛋白型(ORM)分型,并调查了264名北京地区无血缘关系健康献血员ORM表现型,结果ORMl F1 48.9%;ORM1 F1S 37.5%;ORM1 F1F2 3.0%;ORM1 S 9.8%;ORM1 F2S 0.8%;经吻合度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氏定律。其基因频率F1为0.6913;F2为0.2897;S为0.0189。电泳图谱清晰;分辨力好,可清楚地辨认F1、F2带;灵敏度高,检材用量仅5×2mm(血纱布);室温保存的血痕检材检出时间可长达一年半。  相似文献   
3.
采用窄范围两性电解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加免疫吸印技术,对人血痕中 Gc 亚型进行分型,并调查了北京地区284名无关汉族群体的 Gc 亚型的分布及基因频率。结果显示:Gc~(IF)0.4287,Gc~(IS)0.2500.Gc~20.3222.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度良好(ΣX~2=0.7530,P>0.80).Gc 的个人识别率为0.6507.且室温下保存7周的血痕可以准确判型。将调查结果与中国其它地区及国外不同人种 Gc 亚型的表型的分布与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发现地理及人种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法对血痕Tf亚型进行分型,并调查北京地区223名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Tf亚型的分布。其基因频率:TfC~10.7354,TfC~20.2377 TfDchi 0.0269。经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观察值与期望值无显著性差异(ΣX~2=0.9905 df=3 p>0.50)。Tf的个人识别率为0.4020。非父排除率为0.1813。讨论了汉族群体Tf亚型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种间Tf分布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室温下保存8个月的血痕仍可进行Tf亚型分型。对实验中质量的控制作了探讨,采用伏时控制电泳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