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市场机制下人大代表行为模式的转换贾应生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是我国改革事业的一大前进。但市场化及其影响并非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牵涉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一个全面的体制重建问题。因此,市场机制是整个社会体制重建的一个必然结果。市场机制下的我国人大制度必将...  相似文献   
2.
中和文化的内涵是以个体的人为中心,从个体的人和周围的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中去阐发.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的相互关系中,人与天道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他人合心,人与社会合序.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法律意识□贾应生一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这种社会现象的一种观念形式,是法律现实在人的精神层次上的映现。然而,法律意识并不是简捷单一地反映法律这一社会现象的社会意识,而是对于一个特定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主观识别和选择的复杂而综合的社会意识。概括地来说,...  相似文献   
4.
贾应生  杨志成 《行政与法》2007,5(9):112-114
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法治基础上,和谐立法是法治社会的立法追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变迁,多元利益共生于同一场域共同争夺着稀缺的资源,面对利益冲突,现代立法的利益调控功能日显重要。和谐立法其实质是一个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的交涉过程,当代我国和谐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应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的精神及其现代意义□贾应生法制社会必须具有一套法律化的规则体系。然而,法的体系从形式上看往往只具有外在规范意义,而要充分实现这种规范意义,就必须有法的精神贯穿于其中。法的精神离不开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性,这体现了法的精神的民族特性。一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