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国家的理性化成长,领导小组逐渐演变为中国政治生活中一种显见的亚正式制度,在相关政府部门间架构起较为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然而,现实中也不乏对领导小组的诟病。本文将"领导小组制度"作为客观分析对象,以中央防治血吸虫病工作领导小组为个案,发掘制度建构、延续与变迁的动力,认为未来应以制度化和有效性的动态平衡为意旨来规范领导小组制度,使之既能符合国家法治化要求,又能发挥其灵活沟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1949年中国政权鼎革之际,如何建立一个具有合法性的新政权,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大难题。难之所在:一是未经民主选举执政者的合法性势必有所欠缺;二是民主选举一般要在有权威的执政者领导下依法有序地进行。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是中共如何以民主选举兼容政治协商、多元共治的精神,通过实践包容性民主达致最大限度的政治共识,使新政权的建立平稳有序且不失民意。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新加坡逐渐建立起介于有限极权与有限民主之间的威权主义政治体制.这种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是新加坡自身独有的政治生态系统中地理、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因如此,它契合了新加坡的历史和现实需要,对现代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形成,市民社会兴起,执政党本身也进行了适时的改革,新加坡政治生态系统中的诸多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在威权秩序下不断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4.
民主选举是民主政治的要素之一。中国共产党在与各种敌对势力的抗争中,除军事斗争外,一直坚持并不断扩大民主选举,提出民主政治选举第一的原则,坚守民主的道德高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四个不同历史时期对民主选举的认知不断深化,选举制度和方式适时调整而日益丰富,并积聚大量的合法性资源,使其政治空间得以不断拓展,配合军事胜利最终成就建国伟业。  相似文献   
5.
电子民主——信息时代民主发展的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静萍 《唯实》2005,(5):27-29
电子民主有利于凸显政府的服务功能,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更具平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存在代表性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等方面的问题。电子民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已呈现出与政府体制改革紧密结合的趋势。在信息时代,随着以电子民主为代表的直接民主的完善,代议制民主有可能被取代。  相似文献   
6.
探寻制度化且行之有效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对于提高当下中国国家治理能力至关重要。普遍存在于各级政府机构的领导小组因其独特的组织和权力结构而成为中国政治运行的重要节点,能够高效地集中行政资源,处理跨部门、跨区域的公共事务。随着现代国家的理性化成长,领导小组也呈现出制度化趋势,为建构适合中国国情、制度化与有效性俱强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