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井渫可食     
一口井,脏了,水就不能吃了;掏净了污水,除去了秽物,水复又清冽甜口,就可以吃了。不然,就和《周易·井》说的那样:“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井被掏清后,水仍无人吃,那是很痛心的。道理并不难懂。然“井渫不食”的事情今天仍时有所见、所闻。某供电局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了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作风为之一变,用户挑指赞许。而有个用户偏偏不信,一  相似文献   
2.
一位支部书记当了党委副书记后,还是和过去一样与工人交朋友,吃过晚饭还是赤着膊打兰球,星期天骑着自行车与一帮子青工去郊游,被工人们称为“合得来”书记。不料,某位上级领导却对他严肃地指出,当了领导了,不能象过去那样随便,要注意影响。一番劝导,令听者愕然。毫无疑问,当“官”之后,当然有个影响问题。你的一言一行,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但是,用什么“影响”群众呢?“官气”还是“民气”?这不单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思想水平问题。当年,刘少奇和时传祥,虽然一个位尊国家主席,一个是普通清洁工人,但彼此却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3.
读了一则消息:海南省政府秘书长(现任海口市委书记)陈玉益,一日收到从琼中县寄来的私信,信大意是,友现居高位,倘能帮吾子找到一份好工作,将予重金酬谢。陈看罢信,淡然一笑,挥笔复函,仅四个苍劲大字:还我人格。于是,引出了本文的主旨:人格也是力量。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力量:自然的、物理的、化学的,等等。人格何以也成为力量呢?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荣誉之心,有羞辱之心,有自尊自重自爱之心,  相似文献   
4.
去年年底那阵攀比风刮来时,有些单位开始还能抗一抗,后来“群众意见”来了:“人家手里拎着,袋里装着,就我们厂正经!”有的干部也劝领导:“多发点儿吧,照顾群众情绪嘛!”后来怎么着?跟风跑了。这叫“民不可欺”啊!  相似文献   
5.
人的眼睛能看得很远,“极目楚天舒”;但绝看不到自己的脸,“人目短于自见”。于是就借助于镜子。德国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里说,原始人以水为镜,后以磨光的贝壳为镜。我国在安阳出土的铜镜,证明三千年前的商代就以铜为镜了。三百年前由威尼斯木兰诺人制造的第一面玻璃镜,更是“面面俱到”,纤毫毕现。生活中还有另一种镜子,这就是“人镜”。人,可  相似文献   
6.
述职评议,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强化人大监督的又一新的重要举措;是在新形势下把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监督落到实处的有益尝试和有效途径。开展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对所任命干部依法监督的职能,有利于加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下面结合封丘县的实际,就如何搞好述职评议,不断提高监督实效,提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述职评议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争取党委支持的原则。封丘的述职评议实践证明:争取县委  相似文献   
7.
贩毒犯罪,是污染社会风气、毒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一种严重犯罪行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曾明令严禁鸦片烟毒,取缔所有烟馆,收缴烟毒烟具,严厉打击贩毒犯罪,一扫百年多来烟毒泛滥成灾的状况,使贩毒犯罪濒临销声灭迹。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国际、国内一些贩毒分子以为有机可乘,又大兴贩毒之风,使在解放初期就已经基本禁绝的贩毒犯罪又有了死灰复燃之势,吸毒现象也已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这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  相似文献   
8.
有这么一位仁兄,出于好奇心,把头凑在人家竹箩口上看甲鱼。不巧,被一只甲鱼咬住了鼻子。于是,先有人动手硬拽,甲鱼却象个秤砣一样死死吊着,而且头还使劲往壳里缩。后来又请医生,外科大夫声称得解剖甲鱼,但甲鱼肯定要负痛挣扎,反而将越咬越紧。这一难题最终被一位老农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他把那位仁兄的头连同甲鱼一起浸在水中,甲鱼得水,不用硬拽也不用开刀,自己先松了口。真可谓“大夫束手无策,老农妙法解难”。  相似文献   
9.
实践中频频发生的出租车司机“撞人自救”的案例引出了刑法理论中的自救行为问题。我国刑法对自救行为的现有定位是超法规的正当化行为。自救行为的特点决定了其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自救行为的负面效应决定其在司法中的适用应具备严格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大批党政机关干部响应中央号召,走出高楼深院,到基层去,了解民情,为群众办实事。到基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恐怕就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怎么办?某市的作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他们了解到群众极为关心“菜篮子”,便组织力量,狠抓“一黑一白、一荤一素,一咸一甜”(即煤与米面;肉与蔬菜;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