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政治治理模式,有着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当下中国,信访制度仍然有其不可或缺的功能价值。其中的涉诉信访成因不一而足,诉求十分复杂,处理方式十分混乱。有碍法治进程的涉诉信访面临着无法合理排除的质疑,有必要实现诉访分离。从当前来看,应当落实诉访分离,健全涉诉信访处理机制;完善涉诉信访档案化管理,推动涉诉信访类型化处理;健全涉诉信访监督机制,促进涉诉信访处理公开。从长远来看,要加强司法队伍,提高办案质量;改革和完善司法程序,切实解决"起诉难"、"再审难"和"执行难"等问题;健全司法监督机制,促进司法程序公开透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确立社会的法治信仰。总的目的是将涉诉信访纳入法制轨道依法终结。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虚假证据数量近年来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排除主导模式下,具有真实性疑虑的证据排除比例较高,证据定性主要依靠庭审质证与法院调查方式,法院较少对使用虚假证据行为人进行处罚。适用惩罚主导模式能够利用证明责任避免认知局限纵容违法,维护民事诉讼裁判标准的适用统一,实现民刑双重治理手段的有效衔接,促进社会民事诉讼意识的良性调整。在保证当前法院对虚假证据识别与排除力度的基础上,可考虑细化《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使用虚假证据行为的处罚规定,明确在民事诉讼中使用虚假证据的侵权责任,适当扩大《刑法》对民事诉讼虚假证据的适用范围,强化民事程序制裁与刑事法律责任之间的衔接,实现我国民事诉讼虚假证据治理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郑若颖 《法制与社会》2012,(13):176-177
自2009年以来,国家行政过分干预新闻舆论监督的事件数见不鲜,当代舆论监督处境日渐窘迫。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出发,旨在探讨我国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现状及其成因,从而提出让新闻舆论监督脱离当前尴尬处境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帮助弱者的法律援助机制,但这种单一的权利救济方式由于其机制自身对受助者条件要求较高,难以满足全体公民的需要.国外的经验表明,诉讼可以与商业化的保险相结合,从而缓解公民不断增加的诉讼需求与司法资源有限两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诉讼保险制度在我国日益引起重视,但诉讼保险制度的移植并非易事,需要对该项制度进行反复考察,只有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诉讼保险制度,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